发扬工匠精神柳汽逆势跨越

――《香港商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 市委书记郑俊康

来源: 中国柳州  |   发布日期: 2016-03-11 16:06    |  作者: 中国柳州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在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李克强总理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而在过去的2015年里,柳州汽车销量突破230万辆,成为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突破230万辆的城市,这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今后柳州还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45%,柳州也成为了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全市拥有整车企业3家、专用车企业4家、零部件生产企业510家,资产总额1160多亿元,从业人员11.3万人。在整车企业的拉动下,柳州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在车身冲压件、内外饰件、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制动系统、车胎、玻璃等均已形成较强的制造能力。上汽通用五菱本地配套率超过50%、东风柳汽本地配套率接近40%。2015年,全市汽车产量达230万辆,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0亿元左右。整个“十二五”期,全市汽车总产量达到930万辆,是“十一五”期的2.1倍。

  记者采访获悉,柳州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穿越行业寒风,实现逆势跨越,主要得益于把握好国家经济发展脉搏,适时转型升级,及时由侧重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转型,并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实现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同时,柳州厚重的工业文化,也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此外,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柳州市的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一直得以坚持。政府在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重点加大对零部件企业的扶持,先后制定出台《柳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规划》《关于鼓励汽车机械行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率的意见》《柳州市“以商招商”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并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从而提升零部件整体水平,打造完整产业链,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使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还将汽车产业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区鼓励类政策目录,享受国家鼓励类产业优惠政策。柳州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资金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土地保障方面向工业倾斜,每年超过20%的用地指标用于发展工业。

  (原载3月9日《香港商报》A13版“特别报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