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市科技局严格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共柳州市委员会关于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在法治柳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三方面,夯实制度基础、抓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依托科技经费与项目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利企服务,工作成效良好。现向社会公众公布如下:
一、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和法治建设规范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法治建设规范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成立市科技领导小组,积极落实《科技进步法》《广西科技创新条例》,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的“科技三大建设”政策措施,实施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柳州市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支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2021—2023 年)》等系列文件,全面实施“有组织有条件科研”。即通过明确企业科研项目的“九有”条件要求,确定对创新主体的前补助、后补助和里程碑阶段性补助等支持方式。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六大行动,推进“5+5”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一批能够推广、复制的改革经验,有效建立符合现代制造城发展需要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二、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按照《关于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进行领导述法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党政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期向上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每年召开科技系统法治工作年度会议,定期调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强化法治用人导向评价考核,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法治政府建设科技工作情况
(一)组织办理法治重大迎检任务
组织办理柳州市争创“第三批全国法治示范市”建设科技任务、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八五”普法责任制落实工作及迎接全区法治综合督察工作科技任务,涉及指标任务200余项。制订科技系统迎检方案、上报自查报告及系列迎检材料,根据现场督察整改工作方案,及时开展整改并按要求形成整改报告上报。
(二)科技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情况
1.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情况。市科技局在局内外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广西科技创新条例等编入政策汇编,通过网站、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广泛宣传。组织召开科技政策法规宣讲会,不断提高企业、社会对科技法规政策的理解。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科技专家和企业进行科技政策与法治培训4场次300余人参训。
2.举办机关法治讲座。一是举办迎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第三方评估工作柳州市科技迎检工作法治讲座,50余人次参训。主要领导领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并依据《行政强制法》,对异常科技项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进行专题培训;顾问律师以案释法授课《民法典》。二是举办2023年柳州市科技局 武警柳州支队“党管武装建设国防,军民携手共筑长城”双拥普法宣讲活动,局领导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军事业内容、国防动员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培训,学习贯彻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强化党管武装制度科技任务落实。三是到城中区法院进行旁听庭审,参训15人。
(三)重大科技政策出台情况
年内我市出台重大科技政策与管理制度4份并报司法局备案,包括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印发1份,市科技局规范性文件印发3份,即:《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柳州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补助暂行办法》、《柳州市“校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柳州市“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
(四)科技政策与重大行政决策实施亮点成效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柳州科技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城市科技品牌显著提升。继续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大建设工程,强力推进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
1.大力推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组织本地企业谋划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尖峰”行动项目,其中40个项目获立项公示。组织实施市级工业科技攻关项目74项,累计突破关键技术99项。广西柳工承担《第一代新能源电驱动装载机研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为标杆产品并进入美国等市场,荣获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金奖。柳工欧维姆承担项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项目成果替代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两个“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上应用,实现抗商用大飞机撞击用钢筋接头及配套设备首次国产化突破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企业研发奖补工作居全区前列。组织各级科技、税务、统计部门专家对41家自治区研发投入重点监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开展重点业务政策培训。柳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区前列,全市R&D经费投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增长至65家,同比增长13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至150家,增长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39家,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
3.持续推进原创性创新平台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案例获选年度广西科技改革优秀案例。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混动发动机开发、智驾系统开发等技术成果广泛运用在今年推出了星辰、星云、缤果和云朵等新车型上。全年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家、新型研发机构3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自治区级孵化器1家。
4.建立多维度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培育机制。一是高端人才引进情况。柳州市运用人才新政成功引进E类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17人,其中产业类50名。杨亚涛团队成立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人社部“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引入北大团队落地柳州成立飓芯科技,实施氮化镓高新技术项目,填补广西半导体研究产业空白,获国家 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广西柳工获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人才引智示范基地”。二是产学研情况。出台“人才飞地”、“校地平台”、“人才工作站”等管理办法,拟对广西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4家“人才飞地”给予认定。以项目支持广西科技大学三年百名博士入企服务,探索“校企双聘”机制,赴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10所院校开展科技“问技”活动,帮助122家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三是在广西首创医疗卫生系统“博士专项”和“硕导专项”支持方式,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博士及在读博士总数已超400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数稳居全区前列,2023年柳州市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成为广西首家获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市级综合医院。
(五)法治建设优化科技计划管理
1.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印发《柳州市科学技术局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管理制度》,年内聘有顾问律师2名,我局内部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1名。年内协调顾问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三十余次。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公平竞争审查和重大对外合同协议审查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开展民法典、公平竞争审查等涉及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营商环境条例文件清查。
2.业务方面。一是科研诚信工作扎实开展。234项申报项目涉及的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签署了科研诚信承诺书。对187个项目涉及的相关责任主体开展了科研信用评价。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录入年度科技项目信用信息102条,向市发改委提交科技信息动态50条。各科室各机构按规定提交诚信数据220余条,涉及专家1080余名。二是发挥监管职能,开展“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根据自治区纪委监委、自治区科技厅开展科技项目廉洁风险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柳州市专项整治工作采取的自治区市县区新区三级联动属地管理模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一体联动管理格局,获得自治区科技厅褒扬。2017年以来,柳州市承担自治区科技项目241个,全面自查阶段、第二阶段的异常项目逐个过筛工作和第三阶段的正常项目抽查工作,对31个疑似项目问题分析后有效处置并上报自治区科技厅。10月,开展柳州市科技项目全面自查工作,共计723个项目,现收到702个企业自查材料。同时,在广西率先规范工作要求,印发《柳州市科技局关于对异常科技项目不履行行政协议的行政程序及办理要求的通知》(柳科监字〔2023〕1号),对24个异常科技项目依据《行政强制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企业财政项目经费退还工作,经验做法在广西科技监督培训班上作为14个地市的典型经验首创发言。三是开展形式灵活的“清廉机关”执纪督查科技专项行动。对重大事项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包括:赴长沙对中央引导科技发展资金专家评审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科技大市场项目验收工作开展监督、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监督检查意见、对专业机构管理开展监督检查,以及参照纪检组开展清单销号式日常监督等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柳州市科技法规与政策改革工作仍有很多任务急需完成,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改革需适时调整方向、科技创新资源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有待提高、高层次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度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需在“十四五”期的最后两年,改革攻坚突破、科学推进问题解决。
(二)下步工作计划
1.强化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完善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2.依法全面履行科技部门职能,规范开展行政决策工作。
3.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4.全面提高部门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5.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6.稳步推进“科技三大建设”和“十四五”科技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