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31628/2021-52622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2020年度柳州市科学技术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文字号:
柳科报〔2021〕2 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2月20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2020年度柳州市科学技术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   发布日期: 2021-02-20 09:59    |  作者: 法规与监督诚信科

    202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15-2020》、自治区党委、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桂发〔201624号)和市政府《柳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柳发〔20172)的全面任务完成年,根据《中共柳州市委办公室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开展“法治政府建设验收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柳办〔202031号 )和《关于报送和公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的通知》(柳法办通(202027号 )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科技工作及2016-2020年法治政府验收年科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和依法行政。各级党委、政府以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系统、整体地推进,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主要任务,逐步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部门。为我市科技工作支撑“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坚持法治建设规范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自治区“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和打造广西九张名片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适应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建设创新型柳州要求的政策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生态。截至20209月,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中与科技局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均完成,与科技局部门职责间接有关的职责也积极配合主办单位完成。

(三)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定期调整市科技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管伟荣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覃  洁  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秀鸾  党组成员、副局长

        靳  磊  党组成员、副局长

        卢  波  党组成员

        周克云  三级调研员        

        吴丽君  三级调研员

        杨大龙  四级调研员

成  员:钟丽娜  办公室主任(兼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科长)

        杨吉奎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覃靖涛  法规与监督诚信科科长

        曾智勇  重大专项科科长

        卢超团  高新技术科科长

        黄轶君  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科科长

        李  超  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

        杨建军  创新平台与基础研究科科长

        周  兵  人才引智与对外合作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规与监督诚信科。

长期以来,我局均建立贯彻落实机制,党政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期向上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用人导向评价考核,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前迈进。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一)法律法规落实情况

1.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全市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把党的领导要求贯彻到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各方面。全市科技系统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党政主要负责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学习,全局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用先进的党的理论支撑和依法决策。科技系统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科技法律法规,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例如:201612月和20194我市两次召开全市创新大会,郑书记、吴市长部署科技工作,构建了“科技创新1+N政策体系、小微双创1+N政策体系”。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预算提升到2亿元,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居全区各地市之首。

2.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国家宪法日,局党组组织科技系统干部职工举行了升国旗活动。在局长办公会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中,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情况。

3.强化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纳入干部和领导干部学习要求。科技部门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编入《柳州市科技政策汇编》,通过网站、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广泛宣传。组织召开科技政策法规宣讲会,不断提高企业、社会对科技法规政策的理解。

我市高度重视自治区科研激励政策在柳发挥激励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市科技局开展政策宣讲培训40余场调研400多家企业单位、培训人数5500余人。包括《重大科技政策新闻发布会解读会》《科技激励与改革举措政策宣讲》《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宣讲》《企业研发经费科技政策培训班》《科技项目申报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双创大赛系列培训会》等,让企业便利知晓科技政策和项目安排,深受企业欢迎。

(二)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科技工作概况

1.牵头组织法治政府验收年(2016-2020年)考核工作。印发了科技迎检方案、五年总科技报告、整套统计分析表格、组织上报档案材料两轮8000多份;顺利完成了市依法治市办现场督察会;上报2019年国务院督查自治区激励表彰通报等等,总迎检工作成效良好。

2.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科技工作情况。上报2019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完成行政执法内容公告挂网;举办两期法治讲座,由众维所和听国家视频,80余人参训、协同成果科举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行”成果培训,300余人参训;组织旁听庭审活动,20人参加;开展科研诚信和科技项目监督制度培训,共培训科技专家库专家两期450余人。办理全市行政执法证件换证补证5人;民法典涉及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营商环境条例文件清查等。协助局办办理“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台帐。组织年度公平竞争材料报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选聘广西众维律师事务所为顾问律师所,开展各类法务咨询活动。法监科全年共审局合同、文件和法务回复40余份。妥善处置机关劳务人员,保障其合法权益,支付经济补偿金5人次5.6万余元。

(三)重大科技政策出台情况

2017年以来,我市出台重大科技政策管理文件21份(见附件),内容涵盖规划类(1份)、综合政策类(4份)、科技计划管理类(3份)、成果类(3份)、科技平台类(6份)、科技人才类(1份)、创新创业类(2份)和科研诚信类(1份),其中:由市政府发文的重大政策10份,由市科技局规范性文件发文的11份。其中,2020年出台科技规范性文件四份。

以上政策措施充分考虑了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上级关于简政放权、科学管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增强科研人员权益获得感的精神要求,更多吸纳发达地区成功经验,采用分步改革、重点突破、注重实效、加强联动的方式,推动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四)科技政策与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成效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科技支撑“六稳”、“六保”,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将从九个方面作2020主要工作成效。

1.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驱动柳州高质量发展,2020年,柳州市以企业为主推进实施101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立项以来累计拉动项目研发经费总额35.96亿元,攻克重大关键技术97项,开发新产品114个,实现经济效益167亿元,其中,上通五的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内行业销量首位;重汽运力的智能化多功能除雪设备打破同类型欧美产品在中国民航市场长达近20年的垄断,被列入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晶联光电的高世代面板用ITO靶材打破日韩在电视液晶屏与高端手机液晶屏靶材的垄断,获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并实现企业扭亏为盈;累计形成专利957件、软件著作权39件、论文274篇、高层次技术标准20个(国家10、行业4、团体6),获得国家/省部级/行业奖项45项。

2.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2020年,柳州市依托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7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BUFF科技谷等3家众创空间升级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菱度空间、柳州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容易空间、广西家之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云端众创空间和鹿寨颐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EGO鹿寨众创空间4家新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器、众创空间在数量、质量上继续居全区首位,促进柳州产业稳定创新发展迈出新的步伐。积极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和柳州螺蛳粉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合作加盟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南宁外唯一一家加盟单位。与柳州津晶电器、双英集团、宏华生物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展开深度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近3000万元;积极孵化和引入高质量企业落地柳州,截至最新,已孵化(引入)15家科技型企业;研究院运营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上规入统,年产值超7000万元,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质。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和柳州螺蛳粉研究所也正按既定计划积极筹建。

3.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2020年柳州市共引进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20名,其中工业类人才7名。高层次人才在柳州创业氛围浓:周才健、秦岭、袁一卿等多名高层次人才落户柳州创办企业。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曹海平、杨亚涛等在柳州创办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显著。积极推进广西企业首席技术官遴选入库工作。2020年,我市96位首席技术官入围,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广西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首席技术官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企业中负责规划技术发展战略、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管理配置创新资源、组织实施创新研发。按照相关政策,对积极设立CTO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厅将在科技项目资助、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纳入人才库备案的广西企业首席技术官,除了择优列入科技专家库,还将获得邀请参与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决策咨询、专家评审等相关业务工作。

4.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高企树标提质行动,2020年柳州市高企保有量达到600家,约占全区高企总量的四分之一,实现“十三五”期翻番,是2015年的3.5倍,其中17家高企进入广西高企百强榜,前10高企有4家来自柳州3家高企进入广西高企创新能力10强榜(柳工排名全区第11家进入广西高企创新活力10强榜。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柳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逐年提升,20161674亿元,20172001亿,20182149亿元,2019年为2068亿元,预计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150亿元,平均年增长7%。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全年,经科技部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677,比2019年增加1622020年创新创业大赛有新突破。参赛项目数为柳州市历届最高,全区排名第2,经过激烈角逐,6支队伍代表广西进入国赛;本次大赛为柳州市筛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小微企业创新项目,其中不乏《电镀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及应用》《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等备受关注的项目;同时,市科学技术局、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获得优秀组织奖。

5.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柳州科技大市场”和“桂中科技大市场”正式运营,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活动开展,深受企业好评。线下:协助完成科技成果登记80项、辅导科技成果转化52项、举办技术经济人培训、项目路演线等大型活动3场。线上:公众号发布资讯22篇、平台企业注册用户408家、科技成果发布14722条、科技资讯1698条。科技进步奖有突破。国家级奖项获得重大突破,柳州欧维姆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科技大学以第四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奖24项,为历史之最。其中,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广西科技进步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推动柳州科技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在八大营利性服务业中收入增幅居营利性服务业之首。今年来,主要领导及早谋划,多措并举向科技服务业提供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预计全年新增科技服务业上规入统企业17家,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超过30%

6.促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大。率先在全区印发实施《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暂行办法》,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支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经费共计约7019万元,带动我市700多家企业研发总投入56.91亿元。与去年对比,我市参与研发的企业数同比增长达57.55%,我市企业在研发上的总投入同比增长达40.64%。通过奖补撬动企业研发投入比值超80倍,进一步巩固了柳州作为自治区研发投入第一强市的地位,夯实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8%,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排名广西第一。

7.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专项攻关。市科技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先锋表率,简化申报流程,紧急启动立项审批“绿色通道”,6个新冠应急项目快速立项。快速响应“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重点支持上通五“自动平面口罩机的超快速开发与应用”和东风柳汽“基于传染病防治的负压救护车开发”项目,于4月底建成15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均200万只的口罩产能,日均可下线负压60台救护车支援抗疫一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科技力量。

8.科技支撑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螺蛳粉产业创新升级发展需求,以政策、项目、资金为抓手,重点支持我市螺蛳粉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螺蛳粉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示范。目前,在全区十四个地市率先试行“揭榜挂帅”,在螺蛳粉米粉生产全自动化科技攻关项目中拟安排科技资金500万元,充分利用全国范围的科技资源攻克制约我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问题,助推整个螺蛳粉产业实现“新四化”暨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9.推进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2020年脱贫攻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市科技局在全区十四个地市率先创新性启动“局县会商”工作,统筹市、县两级科技创新资源,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给予三江、融水县2个深度贫困县重点支持,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两县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两县圆满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脱贫摘帽。同时,也为两县下一步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12月,共下达市级科技经费600万元,是“十三五”期间市科技局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力度最大的一年。

三、工作措施

坚持党对市科技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突出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柳州的重要任务,稳步推进市科技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一)加强组织保障和统筹协调

1.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组织保障。

严格执行《广西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加强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明确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科技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工作,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机制,协调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责任部门:局办公室、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2.适时调整市科技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精神,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确保法治政府工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市科技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规与监督诚信科。(责任部门:局办公室、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3.制定市科技局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

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对照年度柳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考核指标和局重点工作,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4.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

结合年度绩效考核,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考评机制,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普通工作人员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闭环管理。(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二)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1.推进“一事通办”相关改革工作。

根据《关于落实强化“一事通办”改革督查实行“五个一”工作制度的通知》(柳科通〔201845号),调整柳州市科技局“一事通办”改革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五个一”督查要求及责任分工,加强“一事通办”改革督查落实,确保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根据自治区及柳州市的相关要求,完成“一事通办”事项三张清单确认以及“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清理工作、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等,从而深化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放管服”改革要求。(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局办公室、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2.加强政务公开。

及时将调整后的本局权责清单录入全区标准化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市科技局门户网站与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信息同源,网站重点区域链接至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平台。同时,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改版优化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的要求,大力推进权责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政策预算、项目申报、委托招标、咨询查询、检查执法、监督投诉等信息公开公示及网上办理工作,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开联系方式,设置公众互动专栏,畅通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的渠道,全面有序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3.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

按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提报《柳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报告》《柳州市“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草案)》等重要科技工作报告。市科技局牵头对以上重要科技文件起草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及时向市人大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进展情况。(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

    4.全面落实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工作及自治区、柳州市绩效考评各项任务指标。围绕年度柳州市科技工作计划和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柳州市“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柳政规〔201919号)等各项工作任务,编制相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改革方案,确保实现年度重点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法规与监督诚信科、重大专项科、高新技术科等各科室。)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根据出台的《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暂行办法》《柳州市促进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规定》和《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等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平台、农社等领域的政策及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激励、推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重大专项科、高新技术科、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等各科室。)

三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依据《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 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办法》《柳州市科研诚信管理暂行办法》等,参照先进地区重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益,构建覆盖项目申报、评估评审、立项实施、验收评价的全过程、全方位、分类管理的市科技计划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和重大科技政策制订的跟进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改革和重点绩效任务。(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四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手段建设。加强和改善科技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调整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加快建设完善柳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提升科技计划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科技计划管理的公正、公开、规范、高效。(责任部门: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

五是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实施监管工作。根据年度任务安排,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管。开展对在研科技项目的中期检查;开展对逾期未结题市级科技项目检查。(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

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按照《柳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通知》(柳科字〔20177号)要求,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对本年度我局报请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按相关制度要求报送市法制办备案,报请市政府审议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按要求在请示中注明提请审议印发的文件是否为规范性文件。(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局办公室、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重大专项科、高新技术科、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科、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创新平台与基础研究科、人才引智与对外合作科)

    2.做好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清理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9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947号)及自治区、柳州市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对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并按时报送行政规范性文件自查自纠和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情况。经清理,提出拟废止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市科技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意见,无需清理废止、修改的证明事项等。清理后,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中含市科技局起草的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件数及文件名,本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件数及文件名),均须公开。(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局办公室

    3.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

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依据《柳州市科学技术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试行)》(柳科字〔20174号)和《柳州市科技局关于加强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通知》(柳科通〔201927号),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在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时,严格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切实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年内,出台了由政府印发的科技文件和本局规范性文件,均应按要求进行备案工作。(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1.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根据《柳州市科技局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试行)》(柳科通〔20195号)、《柳州市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和《柳州市科学技术局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柳科办〔201945号),加大内部管理监督力度,进一步界定市科技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规范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局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完善纠错问责机制。(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局办公室)

    2.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重大行政决策。

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包括向政府上报由政府常务会议决策的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根据具体事项和实际情况严格进行决策调研、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公布结果等程序,加强审核把关,确保决策程序到位合法。(责任部门:局办公室、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3.贯彻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市科技局法律顾问制度,常年聘请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

(五)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加强局行政程序制度建设

完善本局相关行政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根据市知识产权局职能已划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的机构改革情况,修订《柳州市科学技术局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认真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印发《柳州市科技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柳科办〔201948号),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地实施。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相关制度。认真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确保行政执法合法适当,并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对柳州市科技局行政执法内容、执法人员信息、检查结果等及时进行公示,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行政执法责任实施机制。(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各科室。)

(六)依法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针对科技项目法务纠纷处理,委托我局法律顾问单位配合,依据科技项目相关管理要求,按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工作。(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

(七)全面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培训。

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学法用法制度,结合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和局机关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学习讲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局办公室

    2.注重在法治实践中学习提高。

日常工作实践中,结合具体业务工作加强法治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政策培训和法律咨询,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活动,重点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和科技创新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帮助各有关单位和本局工作人员理解掌握相关政策,提高法治意识。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柳州日报、本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开展依法行政、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及时将工作动态及成果成效向社会大众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局办公室、各科室)

    3.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取得实效。

通过有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局科技创新发展机制,显著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及科技项目承担者的法制知识,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圆满完成法治政府验收年各项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加强责任追究,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实现“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双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责任部门:法规和监督诚信科、局办公室、各科室)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柳州市科技创新低子薄、基础弱、水平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科技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与政策改革工作仍有很多任务急需完成。

(一)从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层面看

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落实,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律法规与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宣讲培训和执法监督。更多地研究新问题,把《柳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政策的顶层设计工作做好,把改革政策做实做精,把各项科技管理制度修订好,在建设好法治政府部门的同时,让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重大行政决定更多地惠及广大企业群众,不断提高城市的创新水平。

(二)从业务层面看

1.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比重仍然不足。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保持在1%左右;缺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大学院所,研发投入不强;县区科技财政投入偏低,引导社会创新投入力度不足。

2.缺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受地缘经济影响,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孵化器、技术转移与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型服务团队。

3.创新引导投入单一,科技创新政策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投入主要依靠政府项目引导、企业投入方式,创新投入来源单一,动力不足,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金融和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成效不明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没有形成,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

4.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支撑柳州“5+5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

5.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意识急需提高。三是科技中介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强。

五、下步工作计划

加强科技法律法规与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宣讲培训和执法监督。针对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中新出现的存在问题、堵点和难点等及时修订相关制度规定及出台配套文件做好原有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遵循和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对与现行政策精神不符的规定进行清理修改,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调研学习,吸纳发达地区成功经验与掌握第一手地方翔实情况相结合,让政策与改革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切实发挥支撑推动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第一动力作用。具体如下。

(一)全面履行部门职能。依法全面履行部门职能,通过依法界定部门职能优化部门组织结构,厘清部门与市场、部门与社会的边界,确保部门在履行职责时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实现部门权责法定的基础。应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提高部门行政工作质量,要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行政决策活动是规范行政权力的重点,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决策程序,使行政决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符合民益,保证决策从程序到实体符合法律规定。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大科技计划项目领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是宪法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文化、社会的权力,行政机关必须依法依规行使行政权力,自觉、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及时纠正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对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进行严肃追究。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高治理能力,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社会矛盾,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局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坚持矛盾不上交,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七)全面提高部门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影响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成败。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职工的法治教育培训,定期举办法治专题培训,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使领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各项工作。

(八)完善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法治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制,党政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期向上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用人导向评价考核,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前迈进。

(九)制订并稳步推进“十四五”科技规划实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提出的,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要求,围绕自治区创新发展“九张名片”,围绕柳州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集中创新资源,完成自治区“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柳州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制订并稳步推进“十四五”科技规划实施,通过引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培育一批创新型标杆企业、攻克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推进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