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开始申报

来源: 广西柳州科学技术局  |   发布日期: 2006-03-09 09:46    |  作者: 广西柳州科学技术局
   
柳科综字[2006]4号
 
 
关于开展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做好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申报工作,根据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柳州市实施广西第三轮创新计划的部署,我局提出“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组织开展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申报工作。
   
附件: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指南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OO六年三月三日
 
 
 
 
主题词:科技 项目 申报 通知                               
柳州市科技局办公室                   2006年3月3日印发      
(共印100份)
附件:
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广西创新计划(2005-2007年)的总体部署和柳州市“十一五”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总体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城市创新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攻关和开发应用示范,加强科技创新条件与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有效的科技支撑,加速实现“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战略转变。
 
   二、支持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注意与国家、自治区科技发展计划目标衔接,与柳州市“十一五”重点发展目标衔接;加强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科技工作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衔接配套,体现科技工作的整体延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柳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突出产业目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加强集成,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重点扶持市科技发展重点企业、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非公企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滚动支持一批重大专项实施,提高科技项目的显效性。
    (三)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和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三、重点支持的领域、范围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立项的基本原则, 2007年柳州市科技计划突出“创新、转化、产业化”主线,围绕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以及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重点支持12个重点项目和10个方面的一般项目。
    (一)重点项目(12项)
    1、汽车、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
    支持汽车、工程机械新产品及其先进的开发制造技术。支持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车桥、汽车电子产品、内外装饰件、汽车零部件总成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开发及关键共性的重要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2、钢铁新品种开发、综合生产技术及产业化
    支持高附加值、高档钢铁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新型节能降耗生产技术,余热发电和废渣利用技术,走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道路。
    3、机电仪产品创新及产业化
     支持发展涡旋式压缩机、柔性版印刷设备、数控机床、智能生产设备、智能塑料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和特种专用智能化仪表、通信仪表、现场总线技术等智能化产品及其设备;支持预应力机具新产品和新技术;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好的机电仪产品。
    4、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铟、锡、锑、锌的深加工产品,合金耐磨材料,有色金属高纯材料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镓、钯、铌等其它稀有、稀贵、稀散金属的提取及深加工产品;优良造纸竹子新品种,竹浆、高配比高档竹浆纸产品等竹浆纸一体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材料在预应力机具和预应力工程上的开发与应用。支持其他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新材料产品及其技术。
     5、中药现代化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支持中药有效成份的分析、提取及应用技术研究及开发;中药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制剂和中药标准研究;药用动植物种源基地建设及药源培育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优势中成药产品二次开发及质量提高关键技术开发及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
    6、信息产业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支持发展制造信息化集成、制造装备数字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及其软件的开发。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低藕合消息触发中间件。
    7、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高纯系列香料开发与产业化;支持技术含量高的高档食品添加剂和医用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8、柳州桑蚕丝技术集成农业科技园区
    将循环经济原理应用于桑蚕丝产业,集成、创新多种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构造循环式的生态高效产业链模式,开展桑蚕综合利用,提升桑蚕丝产业化水平。重点支持蚕桑种养科技园区建设;蚕丝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桑枝蚕沙等副产品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缫丝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回用工程;捻丝线和绢纺加工技术;建立健全桑蚕业技术服务体系等。
    9、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集成技术示范
    重点支持生态高效产业链模式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石漠化治理与生态重建,重视加强生态林业工程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石漠化防治开发技术;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等。
    10、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贮藏、保鲜、营销方面突破性技术的研究;农产品深精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蔬菜水果的保鲜储运加工新技术、肉类新型加工系统技术。
    11、能源及环境保护技术产业开发
    支持环境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废气、废水、废渣、建筑和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旧物资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建设关键性技术研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降耗技术及其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新型环保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城市生态模式建设关键性技术研究。
    12、科技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主导产业中试基地建设及汽车和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开发服务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科技创新服务网络,提高我市科技服务“三农”、服务企业的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知识源和技术源。
    (二)一般项目(10个方面)
    1、机械制造技术及产品创新
    支持先进制造加工工业设备、特种加工技术及设备、精密加工与高速加工技术、气体压缩机、新型节能水泵、高精度复杂模具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
    2 、优势特色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制糖、轻工、化工、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重点支持高档高附加值的轻工新产品、化工产品;生物技术新产品、工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加工技术与设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制糖新工艺和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糖产品深加工;功能性、多纤复合型、差别化纱线及其面料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3、畜禽现代养殖与畜禽重大疾病的监测、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支持畜禽优良品种健康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示范;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示范;畜禽水产品质量监测技术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技术的研究示范;畜禽疫病预警系统及重大病虫害的防控。
    4、动、植物优质新品种的培育与引进示范
    重点支持畜禽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和经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引进示范推广。
    5、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配套技术开发
    重点支持名特优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的监测、防治技术及其产业化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特色资源的新品种选育繁育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规模化、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特色资源综合开发。
    6、农业信息技术示范与应用
    重点支持利用3S(遥感技术、地里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开展对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研究示范;网络化标准化农情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农业生产数字化设计与管理技术的示范应用。
    7、专利应用与创新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鼓励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开展专利工作,支持企业通过专利应用开发新产品、对有市场价值的专利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实施产业化,提高专利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
    8、健康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支持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食品污染、急性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室内环境污染以及不良心理行为对公众健康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危险的防治技术研究;妇幼、老年等特殊群体的疾病诊断、防治技术研究和妇女儿童保健技术研究应用;地方性疾病、多发性疾病、难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促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科学研究。
    9、柳州星火科技富民工程
    以“科技致富千万农民”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能力为重点,重点支持县域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五村、两规范”科技示范村建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
    10、软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柳州市全局性重大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为政府决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支持支柱和特色产业优势产品技术标准研究,把握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主动权,推动柳州市技术标准的实施,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四、申报要求及程序
    (一)所有申报项目(课题)应符合本指南所规定的内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或产业化前景。
    (二)申报项目(课题)中,对拥有相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
     (三)项目(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鼓励我市有关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四)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完成项目(课题)所必需的技术人才、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和产业化基础及具有完成申报项目(课题)所需的配套资金。
    (五)申报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实施项目所需的组织与管理协调能力。同一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六)申报项目(课题)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实施内容明确,技术路线成熟,预期目标具体,经费预算合理,便于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
    (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
     1、项目(课题)申报单位承担区、市科技计划项目未按期完成且未获得延期批准的;
     2、项目(课题)申报单位有应验收而未验收或未通过验收的区、市科技计划项目的;
     3、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区、市科技计划项目未完成的。
     (八)申报单位按行政隶属或属地关系逐级申报,经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有关县(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签章推荐申报。
     (九)项目(课题)有特殊的申报规定与要求的,按其规定与要求申报。
 
   五、部分课题申报的特殊要求
    (一)“三周三会”(全国、广西及柳州市科技活动周、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签约的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与产业化示范,优先支持围绕上述重点项目,以解决我市产业发展相关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以及促进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和产品出口为目标,并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课题。要求:①在课题申报书封面的课题类别中加括号注明“国内科技合作”或“国际科技合作”。②申报单位的外方合作伙伴信誉可靠,合作渠道畅通,双方已有合作合同(协议);必须有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二)申报医疗卫生类科技攻关课题参照柳州市医疗卫生科技项目申报要求。
 
   六、申报方法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方法
     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申报书可登录“柳州市科技信息网http://www.lzisti.net.cn”下载。请申报单位于2006年6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或附电子文档软盘)报送市科技局对口业务科室。逾期不作为2007年课题受理。
    (二)项目(课题)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纸质申报材料:
     1、《2007年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申报书》。
    2、项目(课题)附件材料:
    (1)申报技术引进、工业产品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课题,须提供专利检索机构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或成果鉴定证书或中试报告等材料。
     (2)申报科技攻关课题应提供由具备查新检索资格的机构出具的科研课题立项查新报告。
     (3)其它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例如:生产许可证、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和技术合作合同、专利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课题主持人职称证书、近年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合同封面等)。
    (4)多个单位联合申报课题的,须提供有效的联合申请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以上材料用A4纸打印并按顺序装订成册,申报经费10万元以上的项目(课题)提交纸质材料一式6份,10万元以下的提交纸质材料一式2份。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退,建议申报单位自行备份。
    (三)申报软科学研究课题的,使用《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专用),纸质材料一式2份。
 
    七、联系方式
    (一)申报受理地点:柳州市科技局
    地址:柳州市高新一路科技大厦4楼。
    邮政编码:545006 传真电话:2623550
    (二)各业务科室联系方式
     1、工业科技科(受理重点项目1、2、3、4、6、7,一般项目1、2)
     联系电话:2630786
     电子邮箱:kjjgyk@163.com
    2、农村科技科(受理重点项目8、9、10,一般项目3、4、5、6、9)
     联系电话: 2623579
    电子邮箱:lzkjnck@sina.com
     3、社会发展科(受理重点项目5、11,一般项目8)
    联系电话:2623552
     电子邮箱:lzsfk@163.com
     4、科技合作与成果推广科(受理上述项目中涉及“三周三会”签约项目及科技成果推广、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联系电话:2623561、2635969
     电子邮箱:lzcgk@163.com
     5、知识产权管理科(受理一般项目7)
     联系电话:2635969、2623561
     电子邮箱:lzipo@163.com(知识产权科)
     6、政策法规与综合计划科(负责项目申报总体工作,受理重点项目12,一般项目10)
     联系电话:2623551
     电子邮箱:lzkjjzh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