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科技厅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

来源: 广西科学技术厅  |   发布日期: 2017-05-05 10:15    |  作者: 广西科学技术厅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2017年全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省区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西“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创新合作,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为加快营造“三大生态”,实现广西“两个建成”做出应有的贡献。重点狠抓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政策落实落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一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列政策措施。细化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列政策措施,逐条落实,明确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员。牵头研究出台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围绕主要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创新平台建设的使用方向,凝练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宣讲培训。引导支持主流媒体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宣传报道力度。编印出版《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文件学习辅导读本》,实施创新政策讲习工程,组织讲习团赴各地开展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文件精神宣讲解读。 
  (二)狠抓机制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构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全面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工程,完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扩大评审专家库,采取项目常年申报,多批次评审资助。强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加强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遴选和监督,进一步健全专业机构遴选公开公示制度、专业机构年度报告制度等,建立专业机构监督评估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建设,健全科技计划信息公开制度和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二是深化区直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探索建立院所统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区直公益类科研院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研项目管理等为内容的改革试点工作,创新体制管理,转换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区直技术开发类转制院所的市场化改革,大力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 
  三是打通中央驻桂院所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通道。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施中直院所重大技术成果落桂工程,对符合条件的中直院所项目,择优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自治区本级“技术创新引导基金”类科技计划中,优先引导支持中直院所落户广西的重大技术成果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对中直院所与地方院所、高校、企业联合申报并获得立项的国家项目,给予经费配套支持。 
  (三)狠抓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一是提升创建重大创新研发基地。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能力提升与培育创建工程,优化整合和集中配置创新资源,重点支持我区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一批经择优遴选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基地。 
  二是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九大创新名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金属基新材料、糖料蔗高效生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非粮生物质能源、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等科技重大专项。 
  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能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战略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糖业、铝业等优势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糖业、铝业二次创业科技支撑工程,重点开展甘蔗良种选育推广、适合广西地域特点的甘蔗机械化的研发、替代进口的高纯精铝材料及延长铝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发、高性能铝合金大规格板带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标准。 
  五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粮食、特色作物、畜禽、水产等产业,重点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富硒农业、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等技术研发,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扩容提质工程,通过召开现场会、技术集中示范、重大项目优先支持等途径,培育助推若干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上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指导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级农高区。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切实发挥科技资源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基本建成覆盖我区各类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制度、标准和机制。 
  (四)狠抓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 
  一是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措施。加快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化进程。组织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流程和办法。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基层工程,鼓励科技人员成为科技特派员,面向园区、产业和企业需求,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在基层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贯彻落实《广西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管理办法》优惠政策,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重大专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绩效后补助等科技计划支持,全年确保组织330项1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 
  三是加快建设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网上网下互动的科技成果供需体系、价值评估体系和交易撮合服务体系,重点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持续推进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转移对接活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技术转移窗口平台工程,重点引进一批知名高校来广西设立窗口式平台,作为学校与广西深化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联络处和窗口。 
  (五)狠抓科技创新功能区,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一是稳步建设高新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实施高新区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高新区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1家以上国家级高新区、新设立2家以上自治区级高新区。依托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面向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加强对自治区 
  二是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在牵头组织建设好柳州、桂林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争取新建南宁、北海两个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力度,促进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做好南柳桂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各项工作。 
  三是加快孵化器与众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工程,密切加强与太库等专业孵化机构合作,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孵化服务能力。积极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使其与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相融合,汇聚全国全球创新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创新创业格局。继续争创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众创。 
  (六)狠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扩量提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00家以上,入库培育企业达到3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工程,组织遴选一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等,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引领全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十亿级、百亿级高新技术领军型企业。 
  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孵化一批科技企业,对通过遴选认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等分别予补助资金支持。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研究制定瞪羚企业认定标准和资助管理办法,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
  三是积极加强科技金融支撑服务。鼓励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推动成立和发展相关科技金融基金,有效搭建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拓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 
  (七)狠抓科技惠民,增强民生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专项行动计划,根据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组织29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5000个贫困村进行科技帮扶,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实施科技扶贫示范工程,围绕贫困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及时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集成和示范。大力推广和继续创新天峨县“空店”精准科技扶贫模式,让更多贫困村农户分享种养、销售、物流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撑服务。 
  二是稳步发展社会领域科技创新。围绕我区特色的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壮药瑶药的研制和标准化,力争在创新药物、新药研制方面有所突破。针对临床医学研究薄弱的问题,精准发力,集中建设好地中海贫血防治等12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联合地市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加快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和医学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做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数量,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八)狠抓创新开放合作,深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一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交流活动。积极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重点加强与东盟、以色列、欧美等科技创新合作。继续承办好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第5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密切与东盟各国科研机构、高校、重点企业的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对接,扩大我区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农业科技在东盟各国落地扎根。积极落实“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支持外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来我区交流工作。 
  二是精心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围绕做大做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强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整合,密切与港澳、东盟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中医药大健康领域的重大创新研究,建设联合创新合作平台,引进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采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 
  三是积极引进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引技专项行动,积极引进高端科技机构入桂,吸引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优秀人才团队等创新资源向我区集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创业活动。 
  (九)狠抓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一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相互融合,以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加快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逐步实现六个转变。 
  二是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编制知识产权区域优化配置导向目录,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先行区建设。推动柳州、北海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鼓励桂林高新区、北海高新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推动打造一批沿西江流域知识产权强县,支持百色、河池建设一批生态原产地保护特色镇村。 
  三是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围绕打造九张创新名片开展专利导航,绘制产业发展的专利导航图。开展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评议,建立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加强专利运营平台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建立东盟国家专利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桂林市国家级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举办第七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 
  四是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推进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3个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开展企业微导航试点,支持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确立研发方向、进行预警评价和开发,形成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及规划专利布局。 
  五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建设全覆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试点,深入开展执法维权“护航”专项活动。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新增一批广西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青年专家和实用人才,推动有条件的高校成立知识产权学院。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建设。 
  (十)狠抓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简政放权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市场化科技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推进科技管理部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化创新治理体系。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干部准确把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增强谋全局、谋战略、谋发展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一批素质过硬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三是加强科技宣传。研究出台加强科技宣传的指导措施,把科技宣传与舆论引导作为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打造运营“八桂科创”微信公众号,深入宣传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全面展示科技创新重大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对科技创新领域热点、敏感、突发问题的舆论引导。强化科技政务信息报送,健全信息报送管理和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从严治党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进一步把握科技领域廉政风险规律,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科技管理改革全过程和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