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科技支撑“六稳六保”,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驱动柳州高质量发展,2020年,柳州市以企业为主推进实施101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立项以来累计拉动项目研发经费总额35.96亿元,攻克重大关键技术97项,开发新产品114个,实现经济效益167亿元,其中,上通五的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内行业销量首位;重汽运力的智能化多功能除雪设备打破同类型欧美产品在中国民航市场长达近20年的垄断,被列入国家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晶联光电的高世代面板用ITO靶材打破日韩在电视液晶屏与高端手机液晶屏靶材的垄断,获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并实现企业扭亏为盈;累计形成专利957件、软件著作权39件、论文274篇、高层次技术标准20个(国家10、行业4、团体6),获得国家/省部级/行业奖项45项。
(二)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2020年,柳州市依托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7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BUFF科技谷等3家众创空间升级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菱度空间、柳州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容易空间、广西家之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云端众创空间和鹿寨颐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EGO鹿寨众创空间4家新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器、众创空间在数量、质量上继续居全区首位,促进柳州产业稳定创新发展迈出新的步伐。积极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和柳州螺蛳粉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合作加盟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南宁外唯一一家加盟单位。与柳州津晶电器、双英集团、宏华生物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展开深度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近3000万元;积极孵化和引入高质量企业落地柳州,截至最新,已孵化(引入)15家科技型企业;研究院运营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上规入统,年产值超7000万元,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质。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和柳州螺蛳粉研究所也正按既定计划积极筹建。
(三)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2020年柳州市共引进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20名,其中工业类人才7名。高层次人才在柳州创业氛围浓:周才健、秦岭、袁一卿等多名高层次人才落户柳州创办企业。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曹海平、杨亚涛等在柳州创办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显著。积极推进广西企业首席技术官遴选入库工作。2020年,我市96位首席技术官入围,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广西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首席技术官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企业中负责规划技术发展战略、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管理配置创新资源、组织实施创新研发。按照相关政策,对积极设立CTO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厅将在科技项目资助、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纳入人才库备案的广西企业首席技术官,除了择优列入科技专家库,还将获得邀请参与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决策咨询、专家评审等相关业务工作。
(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高企树标提质行动,2020年柳州市高企保有量达到600家,约占全区高企总量的四分之一,实现“十三五”期翻番,是2015年的3.5倍,其中17家高企进入广西高企百强榜,前10高企有4家来自柳州,3家高企进入广西高企创新能力10强榜(柳工排名全区第1),1家进入广西高企创新活力10强榜。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柳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逐年提升,2016年1674亿元,2017年2001亿,2018年2149亿元,2019年为2068亿元,预计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150亿元,平均年增长7%。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全民创新热情。截至最新,经科技部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652家。2020年创新创业大赛有新突破。参赛项目数为柳州市历届最高,全区排名第2,经过激烈角逐,6支队伍代表广西进入国赛;本次大赛为柳州市筛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小微企业创新项目,其中不乏《电镀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及应用》《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等备受关注的项目;同时,市科学技术局、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获得优秀组织奖。
(五)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柳州科技大市场”和“桂中科技大市场”正式运营,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活动开展,深受企业好评。线下:协助完成科技成果登记80项、辅导科技成果转化52项、举办技术经济人培训、项目路演线等大型活动3场。线上:公众号发布资讯22篇、平台企业注册用户408家、科技成果发布14722条、科技资讯1698条。科技进步奖有突破。国家级奖项获得重大突破,柳州欧维姆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技大学以第四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西科学技术奖24项,为历史之最。其中,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广西科技进步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推动柳州科技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在八大营利性服务业中异军突起、一骑绝尘,收入增幅居营利性服务业之首。今年来,主要领导及早谋划,多措并举向科技服务业提供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预计全年新增科技服务业上规入统企业17家,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超过30%。
(六)促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大。率先在全区印发实施《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暂行办法》,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支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经费共计约7019万元,带动我市700多家企业研发总投入56.91亿元。与去年对比,我市参与研发的企业数同比增长达57.55%,我市企业在研发上的总投入同比增长达40.64%。通过奖补撬动企业研发投入比值超80倍,进一步巩固了柳州作为自治区研发投入第一强市的地位,夯实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8%,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排名广西第一。
(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专项攻关。市科技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先锋表率,简化申报流程,紧急启动立项审批“绿色通道”,6个新冠应急项目快速立项。快速响应“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重点支持上通五“自动平面口罩机的超快速开发与应用”和东风柳汽“基于传染病防治的负压救护车开发”项目,于4月底建成15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均200万只的口罩产能,日均可下线负压60台救护车支援抗疫一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科技力量。
(八)科技支撑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螺蛳粉产业创新升级发展需求,以政策、项目、资金为抓手,重点支持我市螺蛳粉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螺蛳粉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示范。目前,在全区十四个地市率先试行“揭榜挂帅”,在螺蛳粉米粉生产全自动化科技攻关项目中拟安排科技资金500万元,充分利用全国范围的科技资源攻克制约我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问题,助推整个螺蛳粉产业实现“新四化”暨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九)推进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2020年脱贫攻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市科技局在全区十四个地市率先创新性启动“局县会商”工作,统筹市、县两级科技创新资源,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给予三江、融水县2个深度贫困县重点支持,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两县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两县圆满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脱贫摘帽。同时,也为两县下一步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12月,共下达市级科技经费600万元,是“十三五”期间市科技局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力度最大的一年。
二、柳州科技创新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方面有三,其一,柳州拥有广西最重视科技创新投入的创新主体,2019年柳州市550家企业R&D投入56亿元,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1.8%,其中企业投入超过九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二,柳州拥有广西最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最完整的产业链,汽车、钢铁、工程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均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基础较好;其三,柳州生态宜居,空气优良率超97%,地表水质量居全国第一,教育、医疗具有区域领先优势,具有聚业引才的良好环境。
劣势方面有三,其一,柳州人少,虽是人口净流入城市,但常住人口仅400万人,高层次人才尤缺;其二,大学少,高水平科研机构少,高水平科技供给不足;其三,民营经济较弱,新业态、新模式尚处于萌芽阶段。
机遇方面,自治区赋予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重任,支持柳州发展文旅产业、千亿元康养机器人产业,定位精准,使命独特,创新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方面,政府财力不足,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于需要主动融入的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城市远远落后,如佛山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98亿元,柳州仅2亿元,要在科技创新上实现跟跑已是不易,并跑和领跑很难,但集中财力支持,仍可在某些领域放手一搏。
三、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赋予柳州的使命和定位,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紧盯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目标,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加大政府和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汇聚和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努力建设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供给的西南科创高地。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柳州科技创新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推进,2021-2023年为基础夯实阶段,2024-2025年为强化攻坚阶段,并设定相应目标:
1、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到2023年,柳州R&D投入强度达到全国2020年平均水平,即2.3%;到2025年,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体量实现倍增。到2023年,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75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到2025年,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增不少于一个千亿元产值的新支柱产业,成功培育1-2家独角兽企业。
3、柳州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排名跻身3字头。到2023年,柳州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不低于41名;到2025年,柳州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进入40名以内。
4、创新要素基本满足工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到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资金90%投入工业高质量发展,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少于30项,建成高水平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50家以上,引育高水平人才和团队10个以上,面向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到2025年,全市财政科技资金90%投入工业高质量发展,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少于50项,建成高水平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引育高水平人才和团队20个以上,产值亿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20个。
四、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科技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聚焦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汇聚科技创新要素,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进步条例》,确保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比例不低于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县级不低于0.5%。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用好自治区级研发投入奖补政策,调整《柳州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暂行办法》,提升研发后补助奖补基点线,发起设立科创基金。
(二)实施重大工业科技攻关。围绕柳州“5+5”产业布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形成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新产品。重点促进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激光制造、大数据及物联网等关键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推进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功能汽车等新车型开发,汽车关键零部件攻关并向市外产业链延伸,数字化设计与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攻关;推进工程机械整机智能化和电动化研发及动力液压传动控制类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推进柳钢本部基地精品钢研发及智能生产与检测;推进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旅游装备研发。开展适用技术创新专项,以创新量变的积累促成创新的质变。
(三)加快科技型企业成长。大力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升级为高企,支持规下高企发展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加强对高企成长的辅导、培训等技术服务,加快高企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步提升,培育一批创新引领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调整高企奖补方式,采用资金奖补加创新培训券,侧重支持规上高企。
(四)推进重大工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研究院、广西旅游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广西轻金属研究院、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争创广西实验室。支持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鼓励职业院校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技术培训。
(五)强化创新创业人才聚焦工业发展。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分层次分行业摸清人才需求底数,精准开展人才引育工作。强化“双招双引”行动,探索建立柳州虚拟大学,开展人才飞地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希望县区、开发区在人才团队引进、落地注册、厂房选址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助。
(六)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大胆实行“拿来主义”,加快项目成果来柳转化,打造新产品,推动成果产业化。以高新区为主体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使技术合同、技术交易额等实现量质并升。
(七)做强做大科技服务业。推动科技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同等条件下,柳州市科技经费扶持和大宗科技服务采购业务优先向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倾斜;实施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人才个税奖补,实施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年度增速奖补,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定奖补。
(八)打造科技产业园区“高新”特色。在开发区探索建设由科技局牵头的科技综合体。柳州国家高新区、柳州河西自治区高新区和北部生态新区(阳和工业新区)、鹿寨县综合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引入优质科技园区运营商参与运营管理。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