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 言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促进我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制定《广西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本《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桂发〔2010〕25号)的精神,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并结合相关地市发展规划而编制。
本《规划》涵盖区域范围包括柳州、桂林、来宾、梧州、玉林、贵港、贺州7市,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西江经济带(简称:西江经济带)包括柳州、桂林、来宾、梧州、玉林、贵港、贺州等7市,区域面积10.7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5.4%。2010年,西江经济带年末总人口达到2829.18万人、生产总值5085.15亿元、财政收入55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2.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22亿元,分别占全区的54.8%、53.2%、47.6%、49.7%、53%,在“两区一带”中均居首位。第一产业增加值834.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27.1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316.1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24.00亿元,分别占全区的50.1%、58.3%、60.1%、47.8%,三次产业结构为16∶52∶32。
西江经济带,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大西南,北接中南,南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运直达粤港澳,与国际海运对接,是我国西南地区出海水运主通道,在国家内河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江经济带矿产、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石灰石、钛白粉、大理石、稀土以及铜、铅、锌、镍、钴、锡、金、银等有色金属,森林面积达到600万公顷,物产丰富,是广西粮食、林果、禽畜、水产、桑蚕、木薯、松脂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石峡龙眼、荔枝、脐橙、马蹄、桂皮、蜜枣、毛尖茶、淮山、草席、莲藕、瘦肉型猪、三黄鸡、肉鸽、腐竹、羽绒等农产品驰名海内外。西江经济带共有各类从业人员1500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约300万;现有工业用地约6万公顷,另有部分不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可供工业企业发展;电力资源丰富,拥有桥巩水电站、红花水电站、来宾电厂、长洲水利枢纽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华润贺州电厂、华电贵港电厂等,可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土地和能源保障。
2010年,西江经济带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316.19亿元,占全区的6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67.40亿元,占全区的61.8%,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40.27亿元,占全区的61.1%,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食品、电力、有色金属、机械为主导,以造纸与木材加工、建材、电子信息、医药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为重要构成的产业体系。2010年,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值超500亿元,玉柴工业园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值均达到200亿元,形成了柳州、桂林、来宾重点布局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钢铁锰业、有色金属、高新技术等产业,梧州、贺州、玉林、贵港重点布局发展有色金属、机械、电力、建材、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格局。2010年,西江经济带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43个,占全区的56.9%,其中大型企业17个,占全区的53.1%。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500强企业集团(227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家(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113位;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280位;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306位)。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重点工业企业。
近年来,广西加大水运基建投资,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推进,现已建成南宁至贵港1000吨级、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高等级航道,结束了广西没有2000吨级航道的历史,实现全区内河Ⅱ级航道建设目标。截至2010年底,广西内河航道里程6157 公里,千吨级泊位达到73个,规模以上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52万吨。西江经济带的梧州港、贵港港、柳州港、来宾港四个内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166万吨,码头线总长度达到1.4万米,其中,贵港港、梧州港列入全国主要港口,柳州港、来宾港列入区域性重要港口。贵港港主要货种为煤、水泥、矿建材料,梧州港主要货种为矿建材料、钢铁、煤、石油、水泥,来宾港主要货种为水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柳州港主要货种为钢铁、矿建材料。
1.国家层面大力支持。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对广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在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合作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西江经济带要积极打造产业集聚优势,以区域内重点城市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完善空间布局,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
2.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全区工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保障。同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要求全面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完善提高水运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铁路、公路、水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集聚生产要素,推进形成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水运复兴、绿色增长带来的机遇。西江是我国第二大内河航道,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水运得以迅速复兴。国内外流域开发经验表明,城市因近水而兴,产业因近水而盛,依托大江大河作为区域开发主轴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西江黄金水道将从单一的水运通道逐步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依托的主轴,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西江水道建设面临诸多制约。资金投入不协调,制约水运发展。与公路发展相比,水运方面投入相差甚远,内河航道没有得到本质改善,严重制约了内河运力,迫使许多货物运输由走水路变走公路。航运技术落后,影响航运效率的发挥。目前,西江经济带多数内河港口码头装卸工艺落后,技术装备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船舶总量少,能耗低的先进船舶更少,许多运输船队船舶老旧,船舶吨位小,船舶技术含量低,运输时效差,同时,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碍航因素较多。
2.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亟待解决。西江经济带东连珠江三角洲,西接黔滇及桂西地区,对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也对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从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对策措施等方面多管齐下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理好加快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矛盾。西江经济带涉及的七个城市,由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的不同,各自的利益诉求也有较大不同,必须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局面。
紧密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和“以港促工、以工兴港、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依靠西江巨大的水运能力和低廉的成本优势,依托西江沿岸丰富的水源、土地以及矿产、农产品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西江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便捷、经济、环保的通道作用,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布局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优化沿江产业布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柳州来宾一体化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资源型精深加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强基础、上规模、调结构、促融合,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走具有西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加快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集约利用;高度重视岸线资源的集约规划、有序开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以珠三角和粤港澳经济圈为重点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联动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通过资源开发、市场开拓、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加快发展。
到2015年,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工业企业装备技术应用水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
1.工业投入
“十二五”期间,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6000亿元以上,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4000亿元以上。
2.工业总量
到2015年,西江经济带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52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48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
3.工业结构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西江经济带全部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16%以上;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西江经济带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
4.工业园区
到2015年,柳州汽车产业园、玉柴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来宾市工业区和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千亿元工业园区,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20个以上,5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30个以上。
5.企业培育
到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玉柴集团和柳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8户以上,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35户以上,力争实现15家以上企业上市。
6.资源利用
到2015年,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09吨标准煤(2010年可比价),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4立方米(2010年可比价),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以上,重点行业中5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成循环经济企业。
到2015年,西江经济带各市工业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专栏一 西江经济带沿江各市工业发展目标 | ||
沿江各市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柳州市 | 5500 | 1700 |
桂林市 | 2500 | 750 |
来宾市 | 1200 | 380 |
梧州市 | 2000 | 600 |
玉林市 | 2000 | 650 |
贵港市 | 1200 | 430 |
贺州市 | 850 | 300 |
到2015年,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附加值明显提升,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以上。
依托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发挥西江区域对接粤港澳经济圈的通道作用,以及土地、矿产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布局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沿江产业带。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相关规划对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定位,坚持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适用、生态效应良好等基本原则,重点发展汽车、食品、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工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造纸与木材加工、建材、冶金、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与皮革、石化工业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修造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以中型轿车为突破口,保持微车领先优势,加快整车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以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以出口基地建设为依托,扩大对外开放,形成特色优势;以柳州为中心,加快资产重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布局柳州市阳和汽车产业园区、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等园区,把柳州市阳和汽车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汽车零部件交易中心,着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表1 汽车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柳州市阳和汽车产业园区〔含阳和、柳江新兴、河西、官塘汽车产业园〕 | 93.9 | 10 | 围绕汽车产业链,以龙头骨干企业集聚配套企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
桂林市苏桥经济开发区 | 68 | 8.71 | 依托桂客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中、小型客车及新能源客车。 |
1.以中型轿车为突破口调整优化整车产品结构
实现中型轿车发展新突破,巩固和拓展微车的国内领先优势,加快多功能乘用车向商用及家用领域的发展,推进载货车向重型及轻型两头延伸,加快客车向大中轻小型全系列发展,全面优化整车产品结构。导入中型轿车平台,依托现有小型多功能乘用车平台发展两厢轿车、三厢轿车及轿跑车等系列产品,加快产能建设,打造柳州轿车生产基地。做强“五菱”自主品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微型客车、货车等产品以及针对海外市场的右舵微车等产品,提升“低成本、高质量”优势,继续保持微车国内领先地位。
2.加快专用车向中重轻微全系列多品种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微型改装车、重型自卸汽车、重型矿运车、罐式汽车、环卫专用车等,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及环保型产品转变,由以运输型产品为主向以功能型产品为主转变,形成微型、轻型、中型、重型专用汽车宽系列多品种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3.巩固和拓展车用发动机优势
柴油机在保持中型车用柴油机优势的基础上,向重型和轻型车用柴油机两个方向延伸,加快开发微型轿车柴油机、混合动力总成等,以低排放、低油耗、低噪音为标准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汽油机引入与新型轿车配套的1.5~1.8升轿车发动机机型,开拓轻型机、通用机、摩托车发动机等其他产品。
4.加快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变速箱总成、驱动桥总成、离合器总成、内外饰件模块、汽车电子、汽车轮胎、混合动力电拖装置、吸音减震系统、汽车安全件、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等产品,发展汽车轮毂、散热器、缸体等铝合金零部件。
5.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发和产业化
积极开发纯电动微车、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尽快掌握关键技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6.加快调整和优化低速货车结构
不断提高产品舒适性、环保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具备条件的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向专用车、轻型货车等领域发展。
积极承接国内外食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绿色食品,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加快食品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布局玉林经济开发区、梧州工业园区等园区。
表2 食品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玉林经济开发区 | 9.57 | 5.2 | 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
梧州工业园区 | 19.2 | 4.2 | 以园区现有的蛋白肠衣、龟苓膏、食品饮料等为基础,发展壮大梧州食品产业。 |
1.优质饮料及酒类制造业
支持原料大宗、特色明显的饮料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大力发展资源独特、风格各异又适合大众消费的品种;稳步发展碳酸饮料,发展柑橘汁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瓶装饮用水等;大力发展名优茶、茶饮料及茶叶深加工产品;以白酒、啤酒、果露酒为重点,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优化饮料酒产品结构。
2.制糖业
推进糖料蔗优良品种的研发、繁育和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含糖份额;加快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大力发展结晶果糖、异麦芽酮糖醇、低聚果糖等功能糖,加强制糖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大蔗渣、糖蜜等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力度。
3.乳品加工业
重点发展杀菌奶、双叉奶、酸奶、花色奶、含乳饮料等液体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婴幼儿、学童、中老年人专用奶,营养强化奶、保健奶等奶制品。
4.粮油加工业
建立具有品种开发、基地建设、综合深加工、营销、配送一体化的粮油企业集团;推广大米配米、调质技术,发展免淘米、营养强化米制品;以大豆油、山茶油和花生油为重点,努力提高食用油质量,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
5.果蔬加工业
开发、生产各种绿色环保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果汁、果酱、果粉、果酒、罐头、果蔬萃取和保健食品等产品;蔬菜加工重点发展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搞好蔬菜的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
6.食用菌加工业
强化菌种选育研究,调整菌业结构,推广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栽培和生产;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烘干、制罐、盐渍等工艺,大力开发方便食品、风味食品、调味品、饮料品、酒类品、小食品、食用菌多糖和化工产品、药品等的精深加工,食用菌加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桂菌”名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7.食品包装业
重点加强对食品包装技术、包装新材料的引进和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建立设计中心,包装设计与国际潮流接轨,提高本地包装企业技术水平和为食品工业的配套能力;纸制包装物品重点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发展纸塑复合包装及礼品包装;塑料包装物品重点发展安全环保、可降解的塑料包装产品;玻璃瓶包装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为目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调整电源结构,优化电网结构和电源布局;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电力工业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深度开发水电
深度开发利用红水河、郁江和柳江等干流水电资源,有序开发中小水电资源。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加快桥巩水电站、长洲水利枢纽电站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
2.优化发展煤电
采用高效环保先进技术优化发展煤电,鼓励扩能改造和新(扩)建电厂采用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按计划关停能耗高、规模小、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加快推进电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用电负荷中心和电网支撑点煤电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合山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国电永福电厂上大压小热电联产、贺州电厂一期等火电项目。严格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对已列入规划的电源项目争取早日核准,优先安排建设上大压小项目。根据负荷发展需要,利用一期工程建设的公用设施和已征用的预留场地,适时扩建火电二期工程。
3.发展生物质发电和风电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在来宾等城市集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避免分散布局。加快推进贺州富川风电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4.继续加强电网建设
加大城乡电网投资力度,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进一步增强对西电东送的支撑作用,提高接受消纳云南、贵州等西电的能力。重点建设沿江地区负荷中心电网建设,完善受端电网结构,220千伏电网逐步建成双环网或双链式结构,加快推进电网股份制改造项目。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大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总量扩张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提升质量,着力抓好再生资源利用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布局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来宾市工业区、玉林龙潭产业园等园区,着力打造区域性有色金属加工区。
表3 有色金属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k㎡) | 已开发 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 6.67 | 2.6 | 利用再生资源发展铜铝等有色金属产业,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桂东南再生资源产业和要素市场的集聚中心。 |
来宾市工业区 | 49.38 | 23.67 | 来宾市工业区铝产业园以银海铝5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为基础,重点发展各种铝材深加工产业、再生资源利用等。 |
玉林龙潭产业园 | 50 | 5.2 |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再生资源加工产业等,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
1.重点发展铝工业
推动铝工业技术创新,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来宾迁江铝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铝材深加工产品,以包装用铝、新型建筑用材等为重点,拓展精深加工链,发展大型工业铝型材、高档断热组合节能窗和幕墙、高精度铝板带、高精度铝箔、PS板基、铝塑复合管(板)、涂层铝材等一批精深加工产品。鼓励发展汽车轮毂、散热器、发动机缸盖、发动机缸体、车身覆盖件铝板、保险杆等铝合金零部件,推进为汽车、机械及电子等工业配套的各类工业用铝制品的发展。
2.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再生铜、铜冶炼及铜深加工
支持企业采取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生产线,形成回收、拆解、分选、熔炼和深加工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利用桂东地区毗邻粤港澳和桂西南连接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适时布局建设铜冶炼、再生铜及深加工基地。
3.发展锡、锌、锑、铅、铟等系列精深加工
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锡、锑、钨、铅、锌、铟和稀土等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控制稀缺资源产品开发。重点发展信息材料、记忆材料、敏感材料、新型合金化合物材料等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材料制造业;研发生产锡合金材料、锑基合金材料、铟锡化合物材料、铟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铝锑合金、纳米氧化锌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4.矿产资源采选冶综合利用
以提高企业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推广先进适用的采、选、冶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尾矿、废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高铁三水铝土矿选冶技术的研究攻关工作。
5.新材料研究应用
重点攻克矿产资源及伴生资源的高效安全采选冶炼、节能环保的有色金属系列产品深加工、高性能新材料制造、新型氧化铝粉体与陶瓷产品生产等四个领域的技术难点,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矿产资源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能力。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以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和机床工具五大行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配套完善的产业布局。重点布局柳州市河西机械产业园区、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等园区,建设成为工程机械产业制造中心基地。
表4 机械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柳州市河西机械产业园区〔含柳工国际工业园、白露工业园〕 | 27.9 | 5 | 围绕机械产业链,以龙头骨干企业集聚配套企业,发展机械产业集群。 |
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 | 12.16 | 9.2 | 以福达锻造等项目为中心,整合园区现有企业,大力发展机械、汽配等产业。 |
玉柴工业园 | 37.01 | 7 | 以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工程及农用机械产业等为主体的机械产业。 |
1.工程机械行业
重点扶持柳工、玉柴、欧维姆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系列履带液压挖掘机、预应力机具、水平定向钻机、凿岩机等产品,拓展道路机械、建设机械、叉车等产品。积极发展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变速箱、驱动桥、结构件、液压件、内饰件、仪器仪表、塑料件和大型轮胎等零部件产品,支持工程机械配套零部件的研发,重点建设柳工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研发制造基地。
2.电工电器行业
重点发展特高压输配电设备、电网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力电容器、传感器和电力电缆等产品。巩固中小型发电机市场,积极发展大型常规机组发电机,加快开发大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
3.石化通用机械行业
重点发展硫化机、大型气体压缩机、无油润滑压缩机、螺杆压缩机以及工业低温液体储罐、民用工程低温储罐等产品。
4.农业机械行业
重点发展水稻种植及收获机械、甘蔗种植及收获机械、糖业设备、小型拖拉机、耕整机及其他畜牧饲料机械,喷灌机具、微滴灌设备、渗灌设备等节水灌溉机具,水果保鲜、储运、加工设备以及适合农村及中小城镇道路条件运输特点的运输设备。
5.机床工具行业
重点发展数控龙门系列、数控床身系列和数控滑枕系列铣床、加工中心、自动万能铣头、平面磨床、钻床和锻压机等产品。以自动万能铣头为核心功能件,大力发展五轴联动、五面体加工高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积极发展数控锻压机床和数控电加工机床产品。
6.其他行业
加快发展仪器仪表、重矿机械、机械基础件、食品及包装机械、其他民用机械等行业产品,重点发展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液压式压桩机,制糖、水泥、矿山设备,金刚石压机等产品。
全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拉长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生态营林、环保制浆、绿色加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实现规模化、清洁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
1.扩大基地规模,保障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原料供给
抓好浆纸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优先培育壮大林木和竹子造纸原料资源;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办林业;选择适宜林区与重点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联姻,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建设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使大型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企业用材供应基地化;列入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规划范围内的林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基地年度造林计划,优先规划协调造林用地;加大特种用材林、珍贵树种原料林基地建设力度。
2.合理利用造纸原料资源,优化造纸业结构
大力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生产,合理布局发展蔗渣、桑杆造纸,积极调整原料结构,大幅提升木(竹)浆造纸比重。一是全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集营林、制浆、造纸于一体的林浆纸产业,形成纸业与林业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梧州、贺州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快核准建设。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竹子纤维。扩大柳州市造纸用竹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柳州年产50万吨竹浆项目,在竹浆资源丰富的市、县择优布局一些竹浆项目,形成竹浆造纸企业群。三是有效利用蔗渣资源。重点支持一批5—10万吨以蔗渣为原料的制浆造纸项目建设。四是积极发展桑杆造纸。合理利用桑杆资源,在来宾规划建设桑杆造纸项目,延长桑蚕生产产业链,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3.调整产品结构,丰富造纸与木材加工业产品种类
一是改善纸品结构。适应制浆造纸木浆化趋势,大力发展木浆造纸。重点发展高得率的化学木浆、机械木浆、竹浆等浆种。二是增加纸品种类。提高纸和纸板中高档产品比重;重点向低定量、高强度、多品种推进;印刷文化用纸、包装纸板要着重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升级换代;生活用纸要着重增加花色品种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液体包装纸、高档生活纸、轻量涂布纸、高档信息用纸、高档办公用纸、食品包装、商品包装装潢用纸、涂布纸和纸板、中高档生活系列用纸等产品。三是丰富木材加工产品。大力发展胶合板,重点发展以桉木为原料的异型胶合板、贴面胶合板、覆膜混凝土模板、建筑模板、实木复合地板、单板层积材以及胶合梁、胶合木、科技木等产品。调整纤维板产品结构,发展低甲醛或无甲醛板、阻燃板、防潮板等贴面、强化木地板和装饰材使用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加快发展刨花板,重点发展结构刨花板及其深加工产品,完善协作配套条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提高非金属矿深加工程度;节约并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建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布局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区等,建设成为区域性建材工业基地。
表5 建材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梧州陶瓷产业园区 | 26.7 | 2.4 | 承接广东佛山陶瓷产业整体转移,发展建筑陶瓷及配套产业。 |
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 | 40 | 8.1 | 水泥建材、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产业。 |
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 | 28.42 | 7.5 | 建材、物流、农林产品加工。 |
1.水泥工业
重点建设西江沿岸水泥工业基地,形成地区性产业中心。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重点在贵港建设100万吨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支持部分立窑水泥企业改建成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及水泥制品企业。推进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推广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站和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等先进技术,推进水泥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2.玻璃工业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将节能、环保、安全、信息、太阳能利用作为发展的重点,推动玻璃深加工生产向配套化、系列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具有美观、装饰、隔热保温、安全、防火、防盗多功能建筑门窗玻璃和其它特种玻璃,开发镀膜技术和复合技术。全面提升浮法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准光学质量熔化技术,超厚、超薄板成型技术,在线镀膜改性技术以及工艺,监控与专家诊断等成套生产技术,提高玻璃生产装备水平。
3.建筑卫生陶瓷工业
开发高强、多功能、配套化的环保、抗污、抗菌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增加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积极支持采用大吨位球磨机、全自动液压砖机、辊道窑快速烧成、半成品的快速干燥和智能、模糊控制等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隧道窑;卫生陶瓷应以节水为中心,提高档次和配套水平。
4.非金属矿及制品工业
利用资源丰富的滑石、膨润土、重晶石、高岭土、大理石、花岗石矿产资源优势,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在非金属矿物涂料、颜料、功能性填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逐步建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链和大型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滑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的高纯、超细、改性粉体深加工技术开发;鼓励优质陶瓷级、填料级、造纸涂料级高岭土、煅烧高岭土及高纯超细高岭土等精选及深加工生产技术开发;支持膨润土向矿物深加工及深加工制品方向发展;鼓励优质玻璃砂、型砂、ISO标准砂及各种工业用硅砂产品的精选及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开发;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设备,重点发展以非金属矿为主要原料的高纯、超细、改性矿物制品,提高非金属矿的附加值。支持岑溪、灌阳、忻城等市县发展石材工业,建设广西石材基地,打造“中国石都”、“中国石材之乡”、“中国石雕之乡”。推进象州的重晶石产业化。
5.新型建材工业
支持开发生产绿色新型建材、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高档青水砖、彩色饰面砖和各种轻质板材、复合板材。鼓励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江河淤泥、生活和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符合建筑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
坚持改造升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总量提升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推进冶金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关联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冶金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重点布局来宾市工业区、柳北工业园等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大型钢铁加工基地和锰业基地。
表6 冶金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来宾市工业区 | 49.38 | 23.67 | 依托八一铁合金、康密劳、汇元锰业等大企业,发展锰系铁合金和锰深加工,建设大型铁合金基地和锰业基地。 |
柳州市柳北工业区 | 36.15 | 5 | 钢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等。 |
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发展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锰矿等技术。
2.控制总量,淘汰落后
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实施总量控制,等量淘汰,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标准。
3.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汽车用钢材、镀锌板、镀锡板、集装箱板、造船板、家电用钢、电工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等钢材品种;通过对高炉、转炉等主体生产设备的改造,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4.矿产探勘及开发利用
加大西江经济带铁矿、锰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冶金企业开展铁矿、锰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
积极利用国际医药产业调整转移的契机,大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适用医药技术、产品和资金,多层次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医药工业布局合理;加快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品牌,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发展化学药、医疗器械,积极发展生物制药。
1.中药
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提取物,适当发展中药饮片;加强药材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积极开展中药材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研究及其基地建设。
2.化学药
支持现有企业优势产品的发展;重视国外非专利药物的抢仿;加强以丰富药用植物为基础的植物提取化合物及其结构修饰的半合成药物的研发;利用微囊包合、缓释控释、药物透皮等技术,使产品剂型系列化。
3.医疗器械
大力支持体液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临床分析仪、高频高压X射线诊断设备、口腔医疗器械、医用激光医疗器械等优势产品的发展。
4.民族医药
以壮药为重点,兼顾苗药、瑶药的开发和发展。制定和完善壮药产品的标准完善和制定,争取国家对壮药的注册审批,培育壮药市场信誉,逐步树立壮药品牌,不断发展壮药产业。
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产业聚集和配套能力;重点推动千亿元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重点布局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容县经济开发区等园区。
表7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2.07 | 3.46 |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辖区内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制造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 |
容县经济开发区 | 10 | 2.9 | 发展电子、机电、仪器仪表等产业。 |
1.汽车电子产品和数字化装备制造产品
重点发展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车身控制系统、行驶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伺服系统及轮胎安全监控系统等。发展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汽车电子控制产品的集成化等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化装备制造产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
2.电子节能产品和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发展高亮度LED发光器件、模组及成套应用产品,积极发展各种低耗节能的新型显示器件和发光器件。支持电子标签(RFID)、医疗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发展配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显量具、医疗电子仪器等。
3.计算机及显示器件、通信、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原材料产品
计算机及显示器领域重点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特种计算机、显示器等重点产品。通信产品领域重点建设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建设新一代网络为契机,大力发展光通信、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软件产品领域重点支持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研发,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数据加工、地理信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原材料产品领域重点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铟深加工开发应用、IT 业用铝合金扣合式热传导产品和高档电子产品外用装饰配件、敏感器件、多层印刷电路板等。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以优质原料生产为基础,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特色产品,促进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重点发展棉纺织业、茧丝绸业、剑麻、化纤、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皮革行业,尤其是茧丝绸业。重点布局广西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玉林福绵服装工业区等园区。
表8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广西贵港江南工业园区 | 22.5 | 4 | 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核心,发展羽绒加工、服装、制鞋等产业,建设东部服装工业园。 |
玉林福绵服装工业区 | 12 | 3.2 | 以牛仔裤、休闲裤、西裤为主体的服装产业。 |
1.棉纺织业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重点发展特种、高档产品,纺纱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支精梳无接头纱、新型竹节纱、色纺纱、纺织新纤维混纺纱等精特产品,面料重点发展高支高密无梭布、色织布、牛仔布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以扶优扶强为原则,重点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紧密纺、喷气纺、高速气流纺以及喷气、剑杆等无梭织机。
2.服装行业
在中心城市或服装加工业发达的地区建立服装加工工业园区,通过园区的导向作用,整合量大面广的服装加工小企业,发挥集群效益。培育和完善销售网络,支持有实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发展服装生产。通过代理加工,贴牌加工,合资合作,外来投资办厂等方式,承接区外、国外的产业转移。
3.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重点发展环保绿色、保健、多功能等优质高中档产品;以汽车、制糖、建筑、交通运输、化工、矿山等产业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汽车配套用纺织品、过滤材料、化纤五防篷布、传输带以及卫生保健产品为主。
4.茧丝绸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开展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积极改良、培育和推广优良蚕桑新品种,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大力发展缫丝生产,创造条件发展丝绸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动茧丝绸业由资源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培育和开拓干茧和生丝交易专业市场,建设茧丝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品顺畅流通。
5.皮革行业
重点发展环保、节能的皮鞋、箱包等皮制品深加工项目,提升装备水平、技术含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动制造环节升级。增强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打造自主品牌。
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污水、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以柳州化工为核心,稳步发展鹿寨化肥有限公司,形成合成氨、尿素、磷酸二铵、普钙、硝基/尿素复合肥生产基地,建设桂中化肥工业基地。利用现有基础,建设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项目,开发低断面、无内胎高速子午胎;对现有装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开发生产汽车用精密橡胶制品和配件,建成桂北橡胶加工基地。
紧紧围绕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等领域,优化区域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产品,打造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链。
1.生物能源
加快培育速生、高产高质(高淀粉、高糖分、高含油和高热值)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种植;大力推进以薯类、甘蔗、微藻、小桐子、黄连木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产业化,推动发展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
2.生物农业
重点发展动植物新品种培育、转基因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大力发展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疫苗、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研发与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动物疫苗以及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发展健康种植养殖。
3.生物制造
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醇制造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糖醇生物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高效生物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4.生物环保
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生物酶、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积极推动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烟道气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支持石漠化防治、水域生态修复、海洋及滨海环境生态修复、矿区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有效投入为动力,适应船舶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发挥优势,培植特色,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实现修造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布局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
表9 修造船产业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KM2) | 已开发面积(KM2) | 产业发展方向 |
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 | 12.25 | 5 | 借助西江黄金水道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依托贵港市现有的造船企业,培育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建设修造船聚集区。 |
1.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
重点发展甲板机械、柴油机、船用换热器和船用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产品。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促进造、修、拆、配等协调发展。
2.加速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修造船聚集区
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梧州、贵港、来宾等沿江内河修造船业。重点发展以贵港(台湾)产业园船舶修造工业集中区和桂平(长安)沿江造船工业集中区;梧州表水至长洲岛、赤水工业园、藤县造船工业集中区;整合柳江、红水河沿线修造船企业优势,适度选点建设造船集中区;努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造船聚集区。
以能源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有效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积极开发生物质能
——燃料乙醇。一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广西木薯燃料乙醇二期项目;二是完善原料木薯基地规划建设,同时与土地资源丰富的东盟国家合作,努力扩大木薯种植范围;三是拓展木薯原料来源渠道,增加木薯输入总量;四是适当发展甘蔗燃料乙醇。
——生物质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争取到2015年平均每8个县建设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沼气工程。巩固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成果,积极探索新模式,推进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木薯燃料乙醇项目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重点加强对桑枝秸秆、木薯秸秆、稻草秸秆等秸秆配套适宜的固化成型技术体系的研究,积极引进生产机械和关键技术。
2.适当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
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重点做好边远山区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推进太阳能利用技术进步,适度发展太阳能电池生产,加快太阳能利用。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新材料产业总量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电子信息材料
高性能ITO靶材系列产品,以柳州高新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以铟锡化合物为中心的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电致发光显示、镀膜玻璃等材料。铟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包括锑化铟、砷化铟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热电材料、复印机感光鼓镀膜材料、太阳能电池光感材料、红外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集成电路的特殊焊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新材料。磷化铟系列产品,重点发展微波通讯、光纤通讯中的激光光源和太阳能电池材料。
2.纳米粉体材料
重点发展氧化铟粉体材料、氢氧化铟粉体材料、二氧化锆粉体材料、无汞锌粉、纳米级氧化锌、纳米级碳酸钙、纳米有机膨润土、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等粉体材料。
3.新型建筑材料
利用丰富的石灰岩、高岭土、石英砂、石膏等矿产资源,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重点发展防水材料、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环保、节能、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建筑材料。主要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高档玻璃、新型建筑陶瓷和高档卫生洁具、纸面石膏板、轻型复合墙板、多功能防水建材、矿棉制品和吸音板等产品。
4.新型高分子材料
重点发展天然纤维、环保型涂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特种树脂、粘合剂、阻燃剂、催化剂、试剂等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与混合复合高分子材料。
5.新能源材料
重点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风能的关键材料,包括高能储氢材料、无汞碱锰电池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和汽车用电池泡沫镍材料等。
6.环境友好材料
重点发展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绿色建筑涂料、新型纸塑材料等。重点扶持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年产万吨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颗粒项目,使之广泛用于生产农膜、购物袋、食品袋、包装袋、垃圾袋等可降解产品,从源头上防治“白色污染”。
以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和环保服务业为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建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1.节能产业
——工业节能产业。重点引进开发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新工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锅炉制造、LED半导体照明光电子产品等电力电子节能产品生产;研制和生产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进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应用,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2.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尾矿、废石以及冶炼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有色金属再生资源,提高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重点建设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促进甘蔗制糖向精制糖、食糖深加工及生产低聚糖、酵母、赖氨酸等生物工程产品延伸,形成新型制糖产业、蔗渣与纤维板产业、副产品生物加工和深加工产业等相互关联的新兴产业群;加快发展利用化工、钢渣及有色冶炼渣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生产建材等产品的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废电线电缆、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废油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废旧电子产品处置产业。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重点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型的企业集团和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基地等。
3.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节能装备制造。重点开发节能锅炉、节能变压器和高频无极灯、节能型LED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的生产装备制造,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优化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装备制造、太阳能应用关键技术元器件及产业化、地热能采集与应用专用成套设备制造等清洁能源利用设备生产。
——节能和清洁生产配套设备。重点发展制糖、冶金、化工、有色、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配套设备,包括节能节水工艺设备,再生水利用和循环利用配套设备等。
——污染防治设备和装备制造。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与设备、污水生物及生态处理组合技术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备、市政污泥资源化及成套装备。积极研制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成套装备以及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其高效清灰装置等设备。发展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
——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重点发展高炉水淬渣、钢渣、冶炼渣、硫铁矿烧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发展先进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
——节能检测和环境监测设备。积极研发节能和环境测控设备;开发生产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电机监护系统等先进控制设备,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节能监督监察的需要;研发与制造在线式及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汽车尾气监测仪、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远程监控系统及设备等。
专栏二 西江经济带重点工业产业行业细分及主要园区载体 | ||
重点产业 | 行业细分 | 主要园区载体 |
汽车工业 | ·中型轿车·微车·车用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低速货车等 | 柳州汽车产业园区、桂林市苏桥经济开发区等。 |
食品工业 | ·优质饮料及酒类制造业·制糖业·乳品加工业·粮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食用菌加工业·食品包装业等 | 玉林经济开发区、梧州工业园区等。 |
电力工业 | · 水电·煤电·生物质发电·风电·电网建设等 | 来宾工业区、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 |
有色金属 | ·铝工业·再生铜、铜冶炼及铜深加工·锡锌锑铅铟等精深加工·新材料研究应用等 |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来宾工业区、玉林龙潭产业园等。 |
机械工业 | ·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机床工具等 | 柳州市河西机械产业园区、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等。 |
造纸与木材加工 | ·林(竹)浆纸一体化·原料基地建设·蔗渣桑杆造纸·木材加工等 | 贵港生态工业园区、来宾市工业区、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等。 |
重点产业 | 行业细分 | 主要园区载体 |
建材工业 | ·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非金属矿及制品·新型建材等 | 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区等。 |
冶金工业 | ·调整钢材品种结构·加强技术改造·矿产勘探及开发利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等 | 来宾市工业区、柳州市柳北工业园等。 |
医药制造 | ·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民族医药等 | 玉林经济开发区、梧州工业园区等。 |
电子信息 | ·汽车电子和数字化装备制造·电子节能产品和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及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原材料等 | 桂林高新区、柳州高新区、容县经济开发区等。 |
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 | ·棉纺织·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茧丝绸·皮革行业等 |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玉林福绵服装工业区、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等。 |
石化工业 | ·石化基础原料·合成材料·氯碱化工·塑料加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 | 柳州鹿寨化工园区等。 |
生物产业 | ·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及医药·生物环保等 | 桂林高新区、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等。 |
修造船 | ·甲板机械、柴油机、船用换热器和船用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产品等配套产品。 | 桂平工业集中区,柳江、红水河沿线等。 |
新能源 | ·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柴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太阳能利用 | 兴安县工业集中区等 |
新材料 | ·电子信息材料·纳米粉体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 贺州新材料(平桂)产业园、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园等。 |
节能环保 |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
1.采取“四个一批”的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在整合存量资源、技术改造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谋划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依托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与区内外强优企业联合开发生成一批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世界及中国500强等战略投资者对接,引进一批产业项目。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实、前期项目抓立项、开工项目抓推进的要求,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将项目建设指标任务量化细化,扎实抓好推进落实。
2.生产要素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围绕重大项目,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保障和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电力、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项目做好相关配套。
3.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不断增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后劲。建设一批异地改造搬迁重点项目,开发一批延长产业链重点项目,提升一批自主创新重点项目,挖掘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大提升。
1.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整合优化要素配置,选取规模大、成长性高、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强优企业培育对象,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扶持和投入。重点在汽车、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糖、建材等领域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健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机制,支持大企业配套扩散,分离辅业,做精做强做优主业。
专栏三 培育五大千亿元企业 |
【上汽通用五菱】继续稳固国内微型汽车市场领先地位,大力开拓东盟和印度等市场,着眼于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五菱”系列微型客车打造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推进宝骏630中级轿车跻身国内中型轿车领域的主流品牌。到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汽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其中轿车40万辆),微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45%以上,海外市场销量占总销量的10%以上。 【玉柴集团】深耕发动机板块,巩固中型柴油机领先优势,拓展大吨位车用和船用发动机,打造高效节能柴油机产品链和高端工程机械产品链,延伸专用汽车、汽车化工、物流汽贸、能源化工、关键零部件、资本运作等多元产业集群,整合技术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将“玉柴机器”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建设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到2015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发动机达到460亿元,能源化工160亿元,工程机械100亿元,物流汽贸100亿元。 【柳工集团】发挥“柳工”品牌优势,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构建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混凝土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数控机床、空压机七大产业板块体系,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进入前10强。到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工程机械500亿元、建筑机械220亿元、配套核心零部件125亿元、矿山机械6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务60亿元。 |
2.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壮大壮小扶微工程”,对纳入培育计划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加大财政、金融、科技等有关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其上规模上水平。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打造一批中小型创新示范企业。
1.加大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加快采用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加工中心、机械手、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对机械、轻工、电子等产业的加工组装类企业,要加快推进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对冶金、电力、石化、有色金属、医药、纺织等产业的流程控制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内部管理、市场营销、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重点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先进设计制造、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对企业资源、能源和环境实行信息采集、监控与分析;在安全生产领域,推进现场电子监控等系统建设。
2.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推进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两化”融合试点,支持建设一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软件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行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以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为重点,优先发展在线软件、在线咨询、在线设计等创新型信息服务。大力促进信息服务业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融合与互动发展,为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专业和综合信息服务支持。
3.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推进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化。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鼓励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推进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研发设计环节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化应用率达到70%。推进企业过程控制信息化。以提高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支持和推广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集散控制系统(DC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施物资管理、设备管控、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办公一体化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营销物流信息化。推动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入发展,在提高网络采购和销售水平、扩大网络营销覆盖率基础上,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集成方向升级。
1.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实施机制。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项目准入制,建立以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社会贡献率为基本框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防止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发展。推行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大对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实施污染源限期治理达标排放。探索建立西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
2.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加强低浓度二氧化硫综合利用和治理技术研究,重点推广应用大型铝电解系列持续供电(全电流)技术及成套装置、冶炼烟气余热回收(余热发电)技术、氧气底吹熔炼技术,以及大型高效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等。以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和低消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材料。
3.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按照分工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生产规模化、用地集约化的原则,整合各类工业园区,按照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严格核实用地规模,提高用地投入产出率,及时处置和盘活闲置土地,对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4.加强“两高一低”和综合防治项目建设。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积极开展西江经济带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采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努力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主要包括: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及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和在线监测等项目。
围绕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关键领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施优势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大幅提升西江经济带的工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在优势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技改贴息投入力度,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加快科技创新研发、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创业孵化“三大平台”建设。健全专利保护制度,加强专利技术保护,发挥制度激励创新的根本作用。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筑人才小高地,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加强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提高企业科研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到2015年,力争在现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品牌中,培育形成1-2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扶持现有“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广西著名商标” 和“广西名牌”。加快产品技术标准建设。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争取到2015年,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通过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认证并实现有效运行。
以西江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在西江黄金水道主干道和支流流域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强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在“两区一带”发展格局中的产业地位,增强产业集聚辐射功能,积极推进柳(州)来(宾)产业协作;大力提升贵港、玉林、梧州、贺州、来宾等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充分发挥柳州、桂林中心城市的产业核心带动作用,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及工业基础雄厚、科研资源集中的优势,重点发展汽车、冶金、机械、食品、有色金属等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柳来一体化,建设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汽车、冶金、机械等产业,壮大提升化工、有色金属、建材、食品、造纸等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产业。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加快建设柳州汽车产业园区、柳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河西机械产业园、柳州市柳北工业区和柳州鹿寨化工园区等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生产及出口基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机械、汽车等产业,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胶、冶金有色、包装与竹木加工、电力、建材等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和桂林八里街工业园区、兴安县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我国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30亿元。
优化提升电力、冶金、糖业、有色金属和铝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汽车(机械)零部件、建材、茧丝绸及纺织服装、船舶修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林产林化、食品加工、矿产加工、民族医药等产业。重点加快来宾市工业区、武宣工业园区、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区、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糖业循环基地、铝精深加工基地、锰铁合金生产基地和茧丝绸生产基地,成为新兴现代工业城市。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
专栏四 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工业项目 |
【柳州市】柳州五菱曙光柳州汽车工业园项目、上汽通用五菱GP50中型轿车技术改造项目、东风柳州汽车两厢及三厢轿车开发项目、柳工机械工业园建设项目、柳东新区广西汽车城项目、柳工康明斯发动机生产项目、柳州钢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中船修造船设施技术改造项目、鹿寨柳化工业园项目等。 【桂林市】2万条巨型轮胎等技术改造、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铜深加工、三金药业集团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客车工业集团新能源环保型客车产业化等项目。 【来宾市】广西投资集团来宾铝铝板带材二期25万吨项目、来宾银海年产15万吨新型铝型材项目、丹宝利年产4.8万吨高活性干酵母一期年产1.8万吨酵母工程、永鑫精制糖生产项目、中钢集团不锈钢项目和镍铁项目、大唐桂冠合山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 |
围绕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充分依托港口优势,加快梧州、玉林、贵港、贺州等地与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对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皮革、家电、船舶配套及再生资源深加工等产业转移,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构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主动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重点发展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精深加工、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林产林化、人造宝石、化工、机械船舶、电力能源、纺织服装与皮革等产业,加快发展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梧州不锈钢产业园区、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等园区建设。将梧州市建设成为粤桂产业转移承接与加工贸易先行示范区、广西西江经济带新兴龙头工业城市、珠江经济带及环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广西承接东部再生资源产业整体转移示范基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
做强机械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建材陶瓷、食品健康、皮革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壮大矿冶、石化、林纸化工、电力等产业,改造提升编织工艺、铁锅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软件产业。重点加快玉柴工业园、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容县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内燃机)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将玉林建设成为广西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地和面向中国—东盟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
重点发展建材、冶金、电力、林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纺织服装与皮革、农产品加工、制糖及综合利用等产业,加快发展大宗货物物流贸易中心。重点加快贵港江南工业园区、贵港(台湾)产业园、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平南县工业园区、贵港生态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重要的建材、能源供应基地,船舶修造基地,农副产品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努力把贵港市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重要工业基地和产业承接示范市。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
加快发展电力能源、林产林化、矿业建材、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食品医药等产业,重点加快贺州旺高工业区、西湾(平桂)工业区、信都工业区等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园、钨钛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平桂)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将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和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专栏五 桂东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重点工业项目 |
【梧州市】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年产30万吨再生铝冶炼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筑陶瓷制品生产线项目、不锈钢制品生产项目、中恒制药新基地建设和新药产业化项目、胶原蛋白肠衣技改项目、龟苓膏生产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六堡茶生产基地项目、新造船基地扩大产能项目、松香深加工项目、食品礼品产业园项目、茧丝绸深加工技改项目等。 【玉林市】玉柴柴油发动机铸造技改、玉柴混合动力总成集成模块产业化技改、玉柴新一代高效重型中型轻型柴油机、开元公司微型收割机技改、玉柴铸造中心二期工程、龙潭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华电火力发电、硫磺和石膏制取硫酸、休闲食品生产线、2万吨新型现代化速冻食品生产线等项目。 【贵港市】大藤峡电站工程贵港电厂二期工程、白沙核电工程、500千伏逢宜变电站扩建工程、500千伏桂平送变电工程、台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华润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利维新建修造船项目、年产2万吨活体竹汁饮料技改项目、钢铁优化改造升级项目、锰业深加工技改项目铁合金技改提升项目、搬迁扩建优质大米全自动生产线技改项目等。 【贺州市】贺州电厂一期、钨锡铁锰等矿产品开采及深加工、稀土深加工、钢铁优化升级、年产2.4亿平方米建筑陶瓷项目、年产50万立方米人造板等项目,加快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 |
重点打造柳州汽车产业园、玉柴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来宾市工业区和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千亿元园区,带动形成一批特色型工业园区,强化工业园区对加快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的载体功能。
根据西江经济带总体战略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选择优势突出、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重点园区优先发展,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向重点园区集聚。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齐全、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的园区,重点支持和推动柳州汽车产业园、玉柴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来宾市工业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到2015年,五大千亿元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500亿元以上,成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重点发展以轿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业,积极引进强优汽配企业及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研发、汽车运动、汽车教育等相关配套产业,全方位打造汽车城。积极发展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铟为主的稀贵金属深加工、汽车轻量化新材料产业,以汽车电子、电子控制技术、应用软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现代医药、生物工程药物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充分利用玉柴品牌影响力,重点发展以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为主体的动力机械产业,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内燃机)]建设,壮大以玉柴为核心的机械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以现代制造业吸引服务业,增强产业集聚力。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积极推进“圈区管理”模式,重点布局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回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建设成为较为完善的金属拆解、冶炼、加工的废旧金属加工区,建设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由凤凰工业园、迁江华侨工业园、河南工业园和来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来华投资区)组成,重点发展黑色冶炼、电力、制糖、铝业加工、建筑陶瓷等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及机械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制造、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以及电子元器件产业)、机械工业(重点发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推动园区从综合性园区向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型园区和特色型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打造一批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铝加工、石化、电子、纺织服装、建筑陶瓷、再生资源深加工、中医药、茧丝绸、生物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特色型工业园区。
专栏六 西江经济带特色型产业园区 | |
园区名称 | 发展重点 |
柳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重点发展以轿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业,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铟为主的稀贵金属深加工、汽车轻量化新材料产业,以汽车电子、电子控制技术、应用软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现代医药、生物工程药物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 |
柳州河西机械产业园 | 重点发展微型车、工程机械整车及配套产业,提升柳州汽车产业供应链水平和档次,优先发展柳州市汽车及工程机械配套链中的高端缺项项目以及现代运输物流及仓储产业。 |
柳州市柳北工业区 | 立足于周边的柳钢、电厂等大型企业,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配套发展集钢铁交易、仓储、电子信息平台于一体的大型钢铁物流业。 |
园区名称 | 发展重点 |
柳州鹿寨化工园区 | 重点发展化工产业以及建材、造纸等产业,积极发展桑蚕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广西丝绸工业园”。 |
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 | 重点发展汽车(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及专用车制造)、石化橡胶(橡胶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及粮油深加工)、电力(热电联产)以及新材料(火电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材料)等产业。 |
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 | 重点发展医药及生物制品(生物提取产品)、电子信息(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以及家用电器制造业)、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机床工具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
桂林八里街工业园区 |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应用产品制造等)、食品(农副食品加工等)、机械加工产业,以高铁、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打造桂林市现代物流产业园。 |
兴安县工业集中区 | 以尚科光伏为基础,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绿色清洁新型建材、食品等产业,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园。 |
武宣工业园区 | 重点布局制糖、造纸、轻纺制衣、矿产加工、生物化肥、建材等产业。 |
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区 | 重点布局冶金、制糖、机械加工、化工、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适当发展轻纺、造纸、食品等产业。 |
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 | 重点布局造纸、林产加工、矿产冶炼、建材加工和港口物流等,建设成港口型工业园区。 |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 | 重点发展各种档次的建筑陶瓷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产品交易市场和配套产业,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园区。 |
梧州工业园区 | 重点发展食品、医药制造、保健护肤品和电子加工等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出口加工区。 |
梧州不锈钢产业园区 | 重点布局发展不锈钢食品及配套产业,培育制坯、热轧、冷轧和不锈钢型材制品企业。 |
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 | 万秀工业区重点发展林化、纺织服装、医药食品,蝶山工业区重点发展林产、化工等产业,长洲工业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金属制品等产业。 |
园区名称 | 发展重点 |
玉林经济开发区 | 重点布局以医药、食品等产业为主体的健康产业,辅以发展高新科技的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基地。 |
玉林龙潭产业园 |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石化、装备制造、电子加工和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镍都。 |
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 | 积极引进大力引进日用高档陶瓷、建筑陶瓷等产业,延伸水泥产业链,辅助发展电子、彩印包装、食品、皮革,家具等产业。 |
容县经济开发区 | 重点发展与承接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机械、食品、制药、林化等产业,建设环保型、科技型工业园区。 |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 |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羽绒、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等特色产业。 |
贵港(台湾)产业园 | 重点发展水泥建材、船舶修造、木材加工、食糖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 |
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 | 建设成为以机械制造、生物化工、电子配件、轻纺服装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体,集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 |
平南县工业园区 | 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纺织、生物科技、木材加剧等产业以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
贵港生态工业园区 | 将现有的贵糖集团制糖厂发展成为机制糖特色产业园区,将以造纸为主业的厂区搬迁到贵港临港工业集中区一带,增设贵糖生态工业区分区,扩大园区,重点发展造纸和新能源产业。 |
贺州旺高工业区 | 重点发展稀土(有色)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建立钨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和旺高物流园。 |
西湾(平桂)工业区 | 重点发展石材粉体及新材料产业,构建“板材加工—石材工艺品—粉体—高端化工产品”产业链。 |
信都工业区 | 重点发展建材及木材加工业,积极引进陶瓷产业,加快八桂建材(陶瓷)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金属加工、林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
深入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按照保障供地、集约用地、加强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工业用地,提高西江经济带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工业发展用地。“十二五”期间,年度工业项目用地指标不少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20%;沿江各市80%的工业用地指标集中用于工业园区。
1.统筹安排工业用地。充分发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统筹布局,通过规划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引导工业用地布局向工业园区集中,除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其他产业项目用地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对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的重大工业项目用地以及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应依法优先予以调整。
2.提高集约用地水平。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政策,鼓励园区、企业节地挖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工业用地有关要求,适当提高各级园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工业用地产出率。做好标准厂房用地供应,鼓励和支持开发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标准厂房的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严格控制园区内办公楼等非生产性建筑和厂区绿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土地管理,禁止违法用地,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处理低效用地。制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西江经济带区域内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
3.有效保障土地供给。加快构建园区土地利用的投资平台,统筹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收储、开发、利用等,推行土地或厂房供应的租赁制。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重大项目的用地指标给予优先安排。积极开展园区扩区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围绕把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交通桥梁和合作平台,加快西江流域内陆路交通网络主骨架、内河港口和航道建设,加快形成水陆空配套、相互贯通、内外通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1.水运建设。大力发展西江水运,着力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重点支持西江航运干线、柳江、黔江、红水河等航道建设,推进郁江老口航运枢纽等项目建设,实施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扩建、沿江主要港口扩能等重点工程。建立沿江过坝通航联合调度、统筹管理的有效机制。
2.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南广铁路、贵广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提高铁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加快推进柳州至肇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柳州、梧州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项目,推进柳州至梧州、贵港至梧州、梧州至平果、桂林至三江、阳朔至鹿寨、桂平至来宾等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提高国道省道路网等级结构,重点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
——机场建设。桂林、柳州等机场扩建工程。
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多元发展、内外结合”的发展导向,构筑开放、稳定、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深度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清洁电源,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重点建设柳州、桂林等负荷中心电网,完善受端电网结构,220千伏电网逐步建成双环网或双链式结构。积极拓宽区外调入煤炭的来源。与产煤省份或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合作,通过参股共同开矿、买矿等形式进行合作,努力拓宽煤炭来源。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符合工业规划、相对集中、资源产地和方便运输的原则,重点建设柳州、贵港等煤炭配送中心。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大对高能耗产业的调控力度,运用峰谷分时电价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合理调节电力供求关系,实现有序用电、错峰避峰和节能。加强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研究开发、推广先进能源利用和节约技术,制定执行相关的节能政策和措施,建立节能专项基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供给压力。
鼓励和引导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打破人才身份、部门和单位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人才向西江经济带集聚。鼓励和支持职业技术院校积极拓展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通过校企联合和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为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精神,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实施办法,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鼓励人才到西江经济带创业。完善政府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方式,满足人才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等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权激励。依法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把构建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绿色低碳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全面提升西江经济带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服务保障。大力建设物流基础平台。统筹协调交通建设与重大产业项目,依托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多式联运中转设施,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重点建设钢铁、原油和成品油、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及工业品的物流通道。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内河主要港口、铁路、公路枢纽、主要航空港,重点支持柳州、贺州等城市建设一批辐射广、功能齐、规模大的区域性物流园区和具有专业物流服务特点的配送中心。培育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提高重点龙头企业物流作业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物流的及时响应能力,建立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推进钢铁、制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持西江经济带对产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合理增长。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点产业,在信贷投放上给予重点扶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快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上市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大对企业改制上市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健全企业资信评估制度、信用担保体系和借贷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与西江总体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骤实施,采取各种必要可行的措施,强化本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引导西江经济带工业有序发展的功能。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规划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建立相关部门工作联席制度,制定相应工作任务和配套政策,及时组织协调解决规划执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沿江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经常性评估检查,定期发布沿江工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态势与国家产业政策,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发展。
尽快组建区域经济协调机构和合作组织,通过流域内各地区协商和参与,担当起协调统筹规划、协调利益等主要职能,商讨协调解决本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布局、环境整治、产业整合和利益调整等重大问题。成立西江流域经济合作组织,由经济中心城市牵头,组织本区域的区、市、县主要领导人和相关部门领导人共同参与定期联席会议,具体负责解决事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建立对口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联系制度,负责协调解决产业整合和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或动态性问题。
进一步完善协调、协商机制,及时有效地协调和解决沿江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积极建立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有效运作机制,为加快开发进程提供保证。正确处理沿江与腹地的关系、核心城镇与辐射城镇的关系、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重点工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关系。打破行政区划观念,强化整体规划实施,有效消除无序竞争,实现协调共同发展。制定出台《广西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积极争取设立沿江出口加工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强化依法行政,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构建以服务承诺制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努力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从项目审批、建设、投资、经营各个环节,切实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在财政补助、费用减免、项目布局、分配机制等方面为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江集中,提升竞争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培育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消除影响工业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政策障碍,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把注意力着重放在世界500强企业、“央字头、国字号”企业和大型项目上,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落户西江经济带。加强对珠三角、长三角及港澳台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加强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靠经济增长极实现带动发展。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泛珠合作、泛北合作等多重机遇,采取组团招商、驻点招商、媒体招商、活动招商、代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运用筑巢引凤、名企吸引、产业聚集、工贸联动、网上推介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建设园区的新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各地园区兴办异地产业园区,开发“园中园”,积极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探索企业与地方共建园区模式。创新人才引进和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开发建设。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功能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政府提供土地和相应的公共服务。通过招标投标以外包、特许、补助、内包等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在财政、信贷、税收等资金和技术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实现公私伙伴治理。不断健全与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评价体系和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考核目标责任的约束,强化组织纪律约束,强化连带责任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