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坤华: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来源: 广西日报  |   发布日期: 2020-11-26 15:07    |  作者: 曹坤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坚持“四个面向”,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培育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能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放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在地位上,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道路上,强调科技创新要“自立”和“自强”,科技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坚定不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任务上,强调科技创新要服务于“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抢占创新制高点,到支撑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再到服务民生需求,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在战略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教、人才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体系上,提出要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入手,强调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从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目标上,明确了“十四五”以及未来十五年,我国科技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从创新型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广西发展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全会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对创新引领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技创新从跟踪模仿跃入“三跑”并行新阶段,科技创新工作部署从“小局”向“大局”转变,依托力量从“小众”向“大众”转变,资源要素从“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科技创新在培育新动能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达0.79%,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25.4%,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48%上升到2019年的54.93%。但总体来看,我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这就需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强化区域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做好科技创新的顶层布局和路径设计,使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基地平台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加快走出一条由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我们要聚焦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绿色农业等关键产业链,争取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布局,展开颠覆性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突破广西特色产业和前沿产业领域的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区域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作用,借助全国科技创新力量共同解决制约广西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布局创建前沿领域、学科交叉融合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广西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当前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经济运行效率低,与我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密切相关。我区大多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仅为9.49%,位于全国第29位。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聚焦产业、聚焦应用,构建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要强化联合创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金融资本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注重打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培育一批开放包容、机制灵活、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实施人才强桂战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我区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有力的改革举措,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实行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围绕“高精尖”和紧缺人才导向,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引育等重大工程,持续壮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为创新培植土壤、涵养水分。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深化科技供给侧改革,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但科技体制改革仍有许多“坚冰”要破。必须持续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增强供需适配效能,满足“好不好”的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积极推进“揭榜挂帅”等试点,完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遴选和支持机制。出台关于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破除我区高新区“不高”“不新”的藩篱。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创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科技合作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区经济运行效率不高、科技创新供给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吸纳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强化向产业链高端布局,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解决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封锁断供“卡脖子”问题,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技术攻关,加快补齐“卡脖子”技术、设备、材料、人才短板,在关系产业安全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善于借梯登高,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国产替代技术到广西的扩散应用,借助外脑外力在应用中迭代升级、完善提高。积极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引导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入桂,力争每个行业领域建成1个以上统筹全国资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在面向东盟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谋求更大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中国-东盟科技城,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力培育人人想创新能创新的社会环境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只有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才能助推我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特别是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全力解决核心难题。

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或和民间力量参与到科技创新的涌流之中,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实力,推动大规模、各领域、全方位创新。

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最终要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饱满的精神面貌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给他们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我们要加快落实“广西科改33条”等改革措施,实现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努力为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