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柳州智造”全民激情
4月19日,《广西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关于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交会的新闻报道。全文刊登如下:
激发“柳州智造”全民激情
——柳州市科技创新大观
核心提示
产业优化升级擎着自主创新的大旗站在新的高端,高科技支撑的“碧水蓝天”工程打造的宜居环境美誉度越来越高,气势宏大的汽车城在柳东新区闪亮崛起,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汇集这座美丽的山水城市,为“五美五好”柳州献智献策,柳州人民在科技之光的普照下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在柳州这座工业重镇,我们正真切感受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脉搏和“柳州智造”的全民激情。
“柳州智造”铸就工业发展引擎
柳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该市建设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机制,企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
该市修订完善《柳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柳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设立了柳州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技术发明奖,重大贡献奖奖励金额达50万元。科技成果大幅增长,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共21项,比2011年增加了8项。2012年获得鉴定的科技成果总数达到107项,比2011年增加了26项。科技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有7项、国内领先水平的有5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有36项。
2012年,该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广州分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和研发人才培养平台。成功举办了“高校院所——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44位专家对该市企业27个技术需求与难题对接洽谈。首次在全区范围内举办高校毕业生科研成果发布会。共培育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产学研合作重点企业5家和形成高校产学研合作战略伙伴3家。该市被评为“2012中国十大创新城市”。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181件,同比增长70%;获专利授权991件,同比增长近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96件/万人,高于全区每万人0.56件的平均水平。
“创新驱动”唱响产业升级高歌
2012年,工业柳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令人瞩目。“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柳州市第一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家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7家广西工程院建设全面推进,6家企业被自治区认定为创新型企业,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试点企业。至此,该市拥有自治区创新型企业1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
这一年,柳州获国家、自治区科技支持创历史新高。全年获上级项目支持142项,支持经费达1.68亿元。柳州拥有的广西首家数字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文献中心、竞争情报系统等基础服务平台得到夯实。汽车零部件、桑蚕等重点产业和领域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取得新进展。柳州市技术交易中心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创新驿站”,是广西唯一获批的市级基层站点。
该市全力实施广西第五轮创新计划,推进200项“三年四千亿”产业提升科技支撑扶持计划,现已全面完成。2010-2012年共支持217项1.6亿元。集中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提升关键问题,2012年立项支持“N400新型商用车研究及产业化”等14个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还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
随着机电仪、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信息技术等53个新兴产业项目的实施,该市柳州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也日渐壮大。目前,拥有新材料、工程机械和预应力机具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9家,居全区之首;柳州国家高新区多项指标在广西高新区中排名第一,入围全国41个国家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名单。该市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
“民生科技”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这是柳州市科技创新炙热的“惠民情结”。
该市用高科技支撑的“碧水蓝天”环保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宜居生态环境日益显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等一系列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和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全市公共安全、健康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得到加强,人口与健康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基本实现。
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柳北区获广西首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认定,“高炉除尘灰处理技术”实现“零排放”,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被评为“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农村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并惠及广大农村。2012年,融水、三江两县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支持,柳城、鹿寨两县在自治区验收获得最好成绩。该市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5县均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支持。
围绕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该市不断加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6县均列入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新认定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实现了农业方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零突破。2家良种培育中心获自治区科技厅认定,12家企业被认定为区级农业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鹿寨县黄冕乡被认定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试点);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柳江县三都镇里贡村、柳城县马山乡横山村、柳北区石碑坪镇古木村、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九都村被认定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
2013年,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及“两级”科技工作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建设6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科技示范县(区)建设,继续发力大幅提高发明创造水平,力争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50件,超出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件的水平。 柳州市科技局 供稿

柳州全景。谌贻照/摄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右)深入企业调研新产品开发情况。殷 武/摄

柳州市市长肖文荪(前右二)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富民。吴练勋/摄

①柳州市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排忧解难。 柳科技供图

②在柳州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柳州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图为腾龙煤电的高科技生产车间。谌贻照/摄

③柳州五菱集团的新能源车。该市的创新成果结队走出国门。 五菱供图

④柳州市科技部门积极引导民间发明创造,该市的“草根发明”热情高涨。图为无簧空转乱码滑销锁发明人韦建葵与他的合作伙伴樊俞成在研究产品改进细节。谌贻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