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冬闲田打造出循环经济新模式

来源: 柳城县科技局  |   发布日期: 2012-10-12 16:38    |  作者: 柳城县科技局

  柳城县具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蘑菇、平菇、茶树菇、香菇、金针菇等,年栽培食用菌170万平方米,年产值已达1.24亿元,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柳城县的第四大支柱特色产业。2009年,我县被自治区授予“全区食用菌生产标兵县”光荣称号;柳州市把我县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被纳入“十大农业工程”、“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广西区农业厅要把我县打造成广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2011年12月30日,柳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见》,目标是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广西食用菌生产和加工基地。此外,2012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狠抓‘菜篮子’供给”。

  发展食用菌生产是丰富“菜篮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随着食用菌产业在我县的不断发展壮大,食用菌栽培产业与其它产业争地、争劳力、争原料的现象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土地租金的不断上涨,栽培原料的缺乏加剧了成本的上涨,成为了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据统计,2012年柳城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881公顷,每年冬季这些稻田大量闲置。此外,随着“东桑西移”,柳城县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广西种桑养蚕大县之一,具有丰富的桑杆资源,全县年可利用桑杆达30万吨。柳城县成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在太平镇中杨村发动农户,引导当地农民采用“水稻→桑→蚕→黑木耳→菌渣还田”的高效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发展生产。该公司在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扶持下,目前已在太平镇中杨村建立 “冬闲田桑枝栽培黑木耳”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示范基地100亩。

  柳城是农业大县,除冬闲田外,大量的修剪下来的桑树枝条、农作物副产品及林业产品下脚料和野草等资源均可变废为宝,当作黑木耳的栽培材料。利用冬闲稻田栽培黑木耳,黑木耳采收结束后,把废弃菌棒深埋耕地,可以腐化变成有机质,疏松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稻米品质,减轻种粮化肥成本,实现粮食丰收,形成“水稻→桑→蚕→黑木耳→菌渣还田”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再加上冬季劳力资源充裕,农村中有大量冬闲劳动力可利用,很好地解决了食用菌产业“与粮争地、与农争时”的问题,给农业循环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桑枝黑木耳与水稻轮作新模式,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提高了种植效益。若每亩冬闲田种植黑木耳8000袋,按120%的生物转化率计算,产量约480公斤, 按市场价中等偏低计算,产值4万元, 效益约2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柳城县科技局 范晓静 报道